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中山区山屏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补充完整

①绿______山原白______, 子______声里雨如______。

②乡村四月______人少, 才了______又插田。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重______ 迅速______

扩大______ 暖和______

角膜:“膜”字部首是______,查音序______,全字共______画。抄出这个字在本词中字典的解释______。

多音字组词。

难 nán ______ 重zhònɡ______

nàn ______ chónɡ______

给形近字组词

耍______ 炕______ 挨______ 糟______ 追______

要______ 坑______ 埃______ 槽______ 迫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世界上还有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请你连一连。

李四光 《看看我们的地球》

高士其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贾兰坡 《灰尘的旅行》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①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后成为词牌名。②浪淘风簸:形容黄河浪高风急。③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④牵牛织女:银河两侧的两座星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织女本来是天上的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妻。王母娘娘知道后非常生气,把织女召回,牛郎一直追到天上。为了惩罚他们,王母娘娘用银河把他们隔开,一年只许在七月七日这天相见一次。

( 1 )请你从诗中找出一个多音字,按照不同的读音组词。
( 2 )诗中哪句诗描写了黄河的全貌?
( 3 )诗中哪句写到了优美的神话故事?
( 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

阅读理解

孟母三迁

孟子名叫孟轲(kē),是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历史上有“亚圣”的称号。

孟子的父亲去世很早,对孟子的教育,可费了他母亲不少心血。

盂子五岁时,跟他母亲住在城外公墓的旁边。这里经常有人送葬、筑坟、祭吊、哭泣……起初,他和小朋友站得远远地看热闹,时间一长,也就看熟了。孟子和他的小朋友也做起了送葬的游戏:用泥巴做棺材,再做个泥人放在里面,两个小朋友在前面抬,孟子和另外几个跟在后面哭咿咿(yī)唔唔(wú)地唱起丧歌……孟子的母亲看到他们的这种游戏,心里很发愁:这可怎么得了,将来能成个什么样的人哪!于是,她决定搬家。

孟子的家搬到城里来了,在一个市场的旁边。市场可热闹了,从早到晚,人来人往,买的、卖的,男的、女的,什么人都有。粮食、蔬菜、水果、器皿、鱼、肉……各种东西都有。孟子高兴极了,成天在人群里转来转去,骗人的、打架的、偷东西的、投机取巧的,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没过几天,盂子对这一切就熟悉了。他母亲见此状况心里又很难过:孩子成天不学好、可怎么得了,将来会变坏的。于是,她决定再次搬家。

这次孟子的家搬到了学堂旁边,他渐渐地对学堂发生了兴趣。每天看到学生很 早就来上学,见了老师还鞠躬。有时,老师领着学生演习各种礼节和仪式,孟子看会了,也就跟着做起来,见了老师便鞠躬。学生演习礼节和仪式,他就模仿;学生唱歌,他也跟着唱……孟子成了一个彬(bīn)彬有礼的孩子了。

孟子的母亲看到儿子的进步,情不自禁地笑了。

(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情不自禁:________

彬彬有礼:________

( 2 )填空。

①中国古代有两个很有名的大学问家、教育家,人称“孔孟”,“孔”指的是________,名叫________;“孟”指的是________,名叫________。

②孟子总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________,第二次住在________,第三次住在________。

( 3 )按要求改写句子。

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

①改成“把”字句:________

②改成“被”字句:________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捐钱钻井的瑞恩,陪伴朋友的艾迪无不让我们感动。生活中,有哪个人让你特别感动呢?你和他(她)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本次习作就请你写一写令你感动的人吧!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惊慌恐惧‰”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