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东莞市石龙明德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补充句子。
( 1 )________,后不见来者。
( 2 )________,江清月近人。
( 3 )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
( 4 )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____。
( 5 )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照样子写出下面句子的歇后语。

例:棒打鸭子——刮刮(呱呱)叫
芝麻开花——______

张飞卖豆腐——______

叶公好龙——______


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朝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将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乐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_(huò huó) ______(qǐn qīn)蚀

______(yíng yín) 苦______(nán nàn)

______(kěng kěn) 不______(jīn jìn)

积累人物故事,填空。

《囊萤夜读》讲的是有关______的故事,赞扬了他______的精神,类似的故事我还知道______、______。我能把其中一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古诗名句我会连。

新年都未有芳华 雨后兼无叶里花 《春雪》

金炉香烬漏声残 二月初惊见草芽 《春夜》

鹅湖山下稻粱肥 翦翦轻风阵阵寒 《社日》

新丰美酒斗十千 豚栅鸡栖半掩扉 《少年行四首(其一)》

雨前初见花间蕊 咸阳游侠多少年 《雨晴》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读下面诗歌,完成练习。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 1 )通过读诗我知道这首是________代________的作品。这首时主要描写了________季,作者到________家来看花的情景。
( 2 )在花园里,“我”不仅看到________,还看到________。真令人赏心悦目。就在我陶醉在这花开蝶舞的美景中时,又听到________。这情这景怎不让人流连忘返呀!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

课外阅读。

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

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地外的家的。

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在探监人带来的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

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肉,手开始抖。母亲亦无言语,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许多开支才凑足路费。来前,在白天的劳碌后,晚上在煤油灯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肉放在一起,看它们像小山一点点增多,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许多夜晚。

服刑的儿子垂着头。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在所有探监人当中,他母亲衣着是最褴褛的。母亲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千言万语。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

一次,一结婚不久的同龄朋友对我抱怨起母亲,说她没文化思想不开通,说她什么也干不了还爱唠叨。于是,我就把这两个故事讲给他听。听毕,他泪眼朦胧,半晌无语。

( 1 )本文讲了哪两故事?你能概括出来吗?

________

( 2 ) 儿子珍藏腰带实际上珍藏的是________

( 3 )那位经常报怨母亲的人听了这两个故事,为何“泪眼朦胧,半晌无语”?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当中有许多是人类的好朋友。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观察到的有条理、具体地写下来,希望能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你就是我的心”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