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汕头市龙湖区周厝塭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填一填。

①细水长流,______。
②读书破万卷,______。
③今朝有事今朝做,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给画线的字注音。

子______ 手______

______ 伦______

选择恰当的三字词语,填在括号内。(填序号)

①千里马 ②百灵鸟 ③井底蛙 ④应声虫 ⑤墙头草

如果孩子成长在无知的世界里,他便成了目光短浅的______;如果孩子生活在专制的环境里,他便成了唯唯诺诺的______;如果孩子没有主见,他就会成为左右摇摆的______;如果孩子扬起了自信的风帆,他将成为有才干的______;如果孩子沐浴着歌声与微笑,他会成为爱唱歌的______。

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______

思考引号的作用,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引号的用法:①表示引用;②表示着重强调;③表示特殊含义;④表示讽刺或否定。

( 1 )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________
( 2 )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________
( 3 )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开始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请将下面意思相反的词连起来。

敏捷
拥挤 健康 昏暗 慌忙 幸福 繁华

衰弱
迟钝 宽松 痛苦 明亮 镇定 荒凉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课内阅读。

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 1 )节选的诗文中( )
A: 前一节是动态描写,后一节是静态描写。
B: 前一节是静态描写,后一节是动态描写。
C: 都是静态描写。
D: 都是动态描写。
( 2 )读第二小节进行判断正误。

①这一节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方法。

②这一节诗写出了自然界中春天到处都是绿色。

③春天绿色的景物看起来十分鲜艳。

④这种随风而动的绿体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 3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宋庆龄小时侯的故事

宋庆龄小时侯,一天,全家要到伯伯家做客,走到大门时,宋庆龄突然停下脚步。“怎么了,孩子?”爸爸奇怪地问。“我不能去了。我已经答应过小珍,今天上午教她叠花篮。” 宋庆龄答道。小珍是宋庆龄的同学。 哦 是这样 父亲松了口气 以后再教她吧 今天下午 或者明天 不都可以吗 不行不行 我跟她约好的 宋庆龄忙说 “不要紧,明天再向她解释一下,要不,道个歉也可以嘛。”爸爸继续劝说着。“不,你说过,做人要守信用。要是我忘记了约会,明天向她道歉是可以的。可是,我并没有忘记呀,我不能言而无信。”宋庆龄坚定地说。

宋庆龄送家里人出门后,一个人回到房间里,耐心地等候起来。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可是,直到全家人吃过午饭回来,小珍也没有来。妈妈心疼地说:“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宋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寂寞。可是,我还是觉得很快活,因为,我心中坦然。”

宋庆龄信守诺言,宁可不去伯伯家看鸽子,也要等候小珍,而且空等一天也心中坦然,这是守信用的表现。

( 1 )这篇文章一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宋庆龄小时侯________的故事。

( 2 )在第一自然段空白处填上标点。

( 3 )为什么宋庆龄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 4 )宋庆龄一个人在家,很寂寞,可她为什么还是觉得很快活?

( 5 )宋庆龄信守了诺言,但是小珍却没有遵守诺言,如果你是宋庆龄,下次碰到小珍,你会怎么说呢?

( 6 )你知道哪些有关遵守诺言的名言警句,请写下来。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东西用起来不太方便?如书包太小了,如果书包可以变大一点就好了;如果下雨天书包可以变成雨伞那就更好了……在生活中,你觉得什么东西用起来不方便?你想对它如何改进?发挥你的奇思妙想来写一写吧!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哥、入戏太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