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上海体育职业学院附属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填一填。

①酒逢知己千杯少,______。 ②老乡见老乡,______。
③读书破万卷,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读拼音,写词语。





sōng zhī

nù hǒu

shèn tòu

tuī cè

bèn zhò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chí dùn

yǐn xíng

shū cài

háo mǐ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一开学______强强就和奶奶来到书店______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______现代汉语词典______小学真言作文______语文阅读题库______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不但……而且…… 宁可……也不……

因为……所以…… 虽然……可是……

①《永生的眼睛》一课______使我感动,______引起我许多的想法。

②父亲______死去了,______他那话语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______我们的捐献给了别人快乐,______这种做法是很高尚的。

④______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帮助别人,______应当处处为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这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______

②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______

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我会词语搭配。

范围 亮光 苇絮 自若

负着 上升 北风 飘荡

使劲 重担 惊慌 呼啸

发出 扩大 镇定 失措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1 )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和“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 兴奋
B: 振兴
C: 高兴
D: 兴盛
( 2 )“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儿女”的意思是()
A: 子女
B: 指青年男女
C: 哥哥和姐姐
D: 儿子和女儿
( 3 )“童孙未解供耕织”中“耕”和上句诗中的“________”相对应,“织”和上句诗中的“________”相对应,通过所填的这两个词语,我们体会到农家人________的特点。

A.勤劳能干B.悠闲自在C.艰苦朴素D.勤俭节约

( 4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B: 这首诗中的小孩儿太顽皮、太不懂事了。
C: 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在初夏繁忙时节紧张劳作的气氛。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给我一个承诺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斯的年轻人因为汽车“抛锚”被困在郊外。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位骑马的男子正巧_______(走过 路过)这里。见此情景,这位男子二话没说,便用马帮助克雷斯把汽车拉到了小镇上。事后,当感激不尽的克雷斯拿出一沓美钞对他表示酬谢时,这位男子说:“我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帮助他!”


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主动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每次都没有忘记对他帮助过的人_______(叙述 转述)那句同样的话。


几年后的一天( )克雷斯被突然暴发的洪水困在一个孤岛上( )一位勇敢的少年冒着被洪水吞没的危险救了他( )当他感谢少年的时候( )少年_______(突然 竟然)也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曾经说过无数次的话( )我不需要回报( )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 )克雷斯听了少年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选出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 2 )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解释。

钞票( )①量词 ②多

谢。( )①敬酒 ②报酬

( 3 )“锚”是停船的用具,把“锚”抛到水底可以使船停稳。那么汽车“抛锚”是什么意思呢?
( 4 )给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
( 5 )克雷斯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承诺的?
( 6 )克雷斯听了少年的话后,心情会怎样?请给短文加一个简短的结尾,写在文章后面的横线上。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如果你是一位发明家,你想发明什么呢?用字描写出来吧!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还唱那首歌。”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