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北城分校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补写名句

①己所不欲,______。《论语·颜渊》

②______,非一日之功。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看拼音,写字词。

在作文《我最爱的宠物》中,我这样jiè shào______小花猫妮妮:它十分guāi qiǎo______,常常用舌头tiǎn______自己的jiǎo yā______,别看它shòu xiǎo______,却是攀爬的高手,一下子就能爬上院子里高高的xiàng
rì kuí______。

看拼音,写词语。




xiá

pínɡ zhànɡ

pān
dēnɡ

lián
mián bú duà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填空。

“婴”是______结构,共______画,读音是______。

“憋”是______结构,共______画,读音是______。

“肿”是______结构,共______画,读音是______。

补充词语。

______ ______天开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把恰当的词语连接起来。

暖和的 星星 充足的 宇宙

清新的 空气 寒冷的 云彩

闪烁的 夜晚 奇幻的 光线

漆黑的 晴天 神奇的 冬天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古诗词阅读,回答问题。

忆江南

白居易

【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柱子①,郡亭枕上看潮头,②何日更重游?

【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③。吴酒一杯春竹叶④,吴娃双舞醉芙蓉⑤,早晚⑥复相逢。

【注释】①桂子,桂花。②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③吴官: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宦娃宜,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④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姿之美.⑥早晚:迟早,或早或晚.

( 1 )这是一组词。“忆江南”是这组词的________,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词写得好,诗写得更好,比如他的诗句:________
( 2 )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幅画面。
( 3 )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中三首词赏析正确的是( )(多选题)
A: 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B: 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
C: 这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来了,从相伴了一个春夏的树上悄悄地落下来了。它们没有一丝哀愁,也不感到一点悲凉。因为它们深深懂得,自己的一生曾给人们南献出了一片绿阴,把大地装扮成绿的海洋。

在瑟瑟的秋风中,灌叶簌簌地飘到地上。当我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一位老爷爷迎着火红的晚霞,把一堆黄灿灿的落叶轻轻地扫到花园里,微笑着告诉我它们是一种很好的肥料。是啊,它们落在地上,或者被踩在脚步下,踏入泥土;或者被子烧成灰烬(jin)埋入泥土。它们仍像离开树枝的时候一样,没有一占怨恨,也不感到一点悲伤。因为它们深深地懂得,虽然自己化成了泥土,但会换来更加美好的春光。

哦,朋友,如果你爱嫩绿的芽儿,那么,你一定会爱这深秋的落叶!

( 1 )下面作为短文的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落叶
B: 我爱落叶
C: 深秋的落叶
( 2 )选字填空。

①(彩 采) 色________ 神________ 风________ ________虹

②(常 长) 经________ ________远 跑________ ________识

③(怨 愿) 心________ 望________ 恩________ ________恨

( 3 )找出文中的拟人句,把它们抄写在下面。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快乐作文。

你想过吗?将来人吃的食物、穿的衣服、坐的汽车…会是什么样子的?利用你的奇思妙想,当一次科学家去发明创造吧!可以先画下来,再写下来。注意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350字。题目:未来的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有你更精彩”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