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深圳市水田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书法秀。(请默写《乡村四月》中的第三、四行诗句)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给划线的词语选择合适的词义。

①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______

A.回到家里

B.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②应该下功夫学射箭。______

A.有本领、有造诣

B.长期努力实践

③首先应当练眼力。______

A.辨别东西的能力

B.眼睛的力量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哨声 ______的哨声 ______的哨声

______的麦穗 ______的麦穗 ______的麦穗

______的草地 ______的草地 ______的草地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写

______的力量

求生的______

______的外壳

极大的______

______的价值

茁壮的______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花香 ______的经历

______的弧线 ______的世界

______的灵性 ______的曲线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连一连诗句与作者,并将作者的朝代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月黑雁飞高 飞雪迎春到 罗隐

众鸟高飞尽 单于夜遁逃 王昌龄

风雨送春归 孤云独去闲 卢纶

黄师塔前江水东 平明送客楚山孤 李白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杜甫

寒雨连江夜入吴 春光懒困倚微风 毛泽东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查看原题]默写诗词,完成练习。
( 1 )补写诗句。

渔歌子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渔歌子》的作者是________时代的________。
( 3 )这首词描写的是________季景色,在词中,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六种事物进行了描写,呈现出了缤纷的色彩,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
( 4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五月的秧苗


小时候,我常跟着叔公到地里去干活。叔公扛着锄头,到地里去清垄,我背着草筐,跟在叔公的背后,捡拾叔公清除下来的杂草。


五月的天,已很有些热。无遮无拦的天空下,火辣辣的太阳光,毫不留情地照射着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天已有很多日没有下雨了,地里旱得很,还没长到我小腿弯高的玉米苗,全都晒得蔫蔫的,有些叶子都打起了卷。即使这样,叔公清垄还很仔细,他不仅把秧苗周围的杂草清理得干干净净,还在每棵秧苗周围深深地划拉上几锄,仿佛嫌秧苗根下的水分还蒸发得不够似的。


我不解,便问:“秧苗都旱成这样了,为啥不浇水,还要再划拉上几锄?”叔公笑着回答说:“傻孩子,知道吗,有钱难买五月旱。这五月的秧苗,正是扎根的时候,这时旱一旱它,给它松松土,秧苗的根就会尽力往深处扎伸,去找水分。表面看起来,秧苗蔫蔫的,一点儿也不翠绿茂盛,但秧苗的根却会因此扎得深,扎得牢固,一旦到了六月的雨季,秧苗就会迅速地往上蹿个子,即使遇到狂风暴雨,秧苗也不会倒伏减产。而且,由于秧苗在土壤里根系扎得深,分布广,吸收的营养成分也多,结的果实——玉米也会特别大……”

听了叔公的话,我不由得恍然大悟。


多年过去了,叔公的话还回响在我的耳旁。现在细想,小时候多受些磨难,多吃些苦,并不是坏事,这磨难这苦,说不定会成为你的一笔财富,激励你成长得更加茁壮。因为,正像人们常说的,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得风雨的。小时候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优裕生活,长大了一点儿挫折就可能把你击垮。要经得起生活的风吹雨打,从小就应该像那些秧苗,勇于接受生活苦难的磨砺,这样,日后你才能长成蓬蓬勃勃的栋梁之材。

( 1 )五月正是玉米苗________的时候,旱一旱它,秧苗的根会扎得________,扎得________。到了六月,玉米苗就会________。
( 2 )为什么说“小时候多受些磨难,多吃些苦,并不是坏事”?
( 3 )本文表面是写________,实际上告诉我们人在成长过程中要________的道理。
( 4 )读了短文后,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快乐作文。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诗人们用诗歌表达出自己情感的方式。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美丽的大自然,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东京铁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