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广州市同福中路第一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1、把积累下来的名言、诗句填写完整。
( 1 )________,复照青苔上。《鹿柴》
( 2 )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 3 )八月里来雁门开,________。(谚语)
( 4 )《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和《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都描写了战争的残酷。
( 5 )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
( 6 )对于那些不质疑,总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的同学,我们会用韩愈说的:“________,孰能无惑?”来告诫他。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1、下面的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选一选,填一填。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①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______

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______

③结果,每一次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______

2、给画线字的选择正确读音。

(qiā kǎ)______住
(chuí chíu)_______胸(xōng xiōng)______

(yīng
yìng)______ (bān bǎn)______牛角
(dǎo dào)______

(huá
huà)______船 (shān shàn)
______子 (shān
shàn) ______ 翅膀

(zhuǎ
zhǎo) ______
(bo
bì)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隐蔽______

优良______

特别______

粗糙______

4、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害怕、畏惧 ②冷 ③穷困

江______ 心 ______ 贫 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1、用线把下面的内容搭配起来,并根据情境写诗句。
( 1 )八月里来雁门开 十场秋雨要穿棉

嫦娥应悔偷灵药 雁儿脚上带霜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 碧海青天夜夜心

一场秋雨一场寒 雪却输梅一段香

( 2 )《礼记》里面“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博学多才,就要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动。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课内阅读。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1 )解释词语:可怜:________ 真珠:________
( 2 )诗中作者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两个贴切的比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形象的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色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心情。
( 3 )晶莹的露珠还像什么?写一个比喻句。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为中华之崛(jué)起而读书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的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地。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的、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一旁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的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替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 )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A: 外貌
B: 心理
C: 行动
D: 语言
( 2 )写出一个可以替换加横线部分的词语。

a、从租界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________

b、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________

( 3 )回答下列问题。

“从租界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结合周恩来看到的“中华不振”的现实与他在修身课上的铿锵话语,推想一下他在沉思什么呢?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习作。

在你成长的道路上,有没有和同学闹过别扭?有没有一些平时想说的话却又不好意思当面说出口?今天,就借这次习作的机会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吧。注意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心、归何方”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