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1、补充句子
( 1 )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
( 2 )梅须逊雪三分白,________。
( 3 )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
( 4 )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
( 5 )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1、看拼音,写汉字

shān hóng

píng wěn

yǒu xù

kù zi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

选词填空

显示 展示 展现

走进科技馆,______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只只栩栩如生的恐龙模型。

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______: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______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

3、

一锤定音(选择正确的读音)

漱______(sù shù ) 惬______(qiè xiá)

逻______(luó lóu ) 辑______(jí jì)

码______(mǎ má ) 驳______(bó bò)

4、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仔细-______ 高傲-______ 张开-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1、友情连接。把搭配恰当的词语连接起来。

宽阔的 画卷 兴奋地 蹲着

美丽的 枝叶 镇静地 移来

伟大的 钱塘江 注意地 看着

茂密的 壮举 很快地 叫着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 1 )根据意思写出诗中的词语

指极短的时间。________

江海汇合之处。________

( 2 )“八月涛声吼地来”是从________(视觉 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________(涨潮 退潮)时的景象;“头高数丈触山回” 是从________(视觉 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________(涨潮 退潮)时的景象。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现代文阅读

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北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在剑桥大学留学。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教论。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向全世界展示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速去美国讲学,之后被伊利诺伊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他一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条件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度的心。1950年。他轻然放弃在美国的优格生活,回到了祖国,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担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教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开始了。他不但连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或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的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 1 )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瞩目”的意思是________。
( 2 )请你关注文中的人物和主要事件,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 3 )华罗庚为什么写信告诉留美的中国学生“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 )
A: 美国虽然繁华,但住久了就会不习惯。
B: 他认为留学生们应当回国报效祖国,
C: 美国不是可以久留的地方。
D: 自己的家乡比美国更繁华。
( 4 )对文中画” ”的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数学是属于世界的,但是数学家对自己的祖国有深厚的感情
B: 数学的发展是由许许多多不同国度的数学家一起推动的
C: 数学是为全世界服务的,没有国界,但是数学家只能为自己的国家服务
( 5 )我想用“________“来评价华罗庚,因为________。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习作。

我们看过很多的神话和童话,里面的人物有的本领很高、爱憎分明,如哪吒、葫芦娃;有的机智聪明、惩恶扬善,如黑猫警长……你了解他们吗?喜欢他们吗?如果有机会和他们中的某一位过上一天,你会选择谁?你们会一起去哪?一起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写。题目自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向前看”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