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1 )少壮不努力,________。 ( 2 )一日之际在于晨,________。 ( 3 )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_。 ( 4 )花有重开日,________。 |
1、 | 看词语写拼音
| ||||||||||||||||
2、 | 比一比,再组词。 寒______ 秦______ 征______ 词______ 塞______ 泰______ 证______ 饲______ 沈______ 肃______ 晰______ 振______ 沉______ 啸______ 析______ 震______ | ||||||||||||||||
3、 | 读句子,完成练习。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 1 )这句话是说________和________样子很像。( 2 )仿写句子: 如果你仔细看花瓣上的露珠,你会想起________ 如果你仔细看________,你会想起________ | ||||||||||||||||
4、 | 数笔画填空。 “并”共有______笔,第5笔是 ______。 “令”共有______笔,第3笔是 ______。 “道”共有______笔,第11笔是 ______。 |
1、 | 连线 雄伟壮丽的 ______ A、 青 松 装 点 ______ B、墓 碑 高大挺拔的 ______ C、人民大会堂 题 写 ______ D、家 园 翩翩起舞的 ______ E、人 群 举 行 ______ F、典 礼 |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峨眉山月歌》
李白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1 )“月”是李白诗中常见的意象,借以抒情达意。结合这两首诗赏析这一特色。( 2 )请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表现的画面。暴雨筛(节选)
①我35岁的时候,考上了一所夜大。每天下班后,要穿越五条街道去读书。一天傍晚,台风突然来了,暴雨像牛仔的皮带一样宽,翻卷着抽打天地。老师还会不会上课呢?我拿不准。那时,电话还不普及,打探不到确实的消息。考虑了片刻,我穿上雨衣,又撑开一把伞,双重保险,冲出屋门。风雨中,伞立刻被劈开,成了几块碎布。雨衣阴险地背叛了我,涨鼓如帆,拼命要裹换我去云中,我只有扔了雨衣。连滚带爬。渺无人迹的城市中,我惊惶地想到,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傻?也许今天根本就不上课。
②我迟疑了片刻,但咬紧牙,继续向前,好不容易到了学校,贴身的衣服已像海带一般冷硬,牙齿像上了发条似的打战。没想到看门的老人说,从老师到学生,除了你,没有一个人来!
③那一瞬,我非常绝望。不单是极端的辛苦化为泡沫,更有无穷的委屈和沮丧。
④老人看我失魂落魄的样子。让我进他的小屋歇口气。喝着他沏的热茶,我心灰意冷。伴着窗外瀑布般的水龙,老人缓缓地说,你以后会有大出息。我说,我是一个大傻瓜啊!
⑤他说,所有学生里。只有你一个人来上学了。看,暴雨是一个筛子。胆小的,思前想后的,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量和最不怕吃苦的人。
⑥那一瞬,好似空中打了一个闪电,我的心被照得雪亮。也许我不是三千学生当中最聪明的,但今晚的暴雨,让我知道了,我是三千学生中最有胆量和毅力的人。从那以后,我就多了自信,一步步地有了今天的成功。
( 1 )本文是按照________的顺序写的。
时间 |
地点 |
人物 |
|||
起因 |
|||||
经过 |
|||||
结果 |
题目:(一)我的发现
(二)观察日记
要求:①任选一题作文;②写出发现或观察的过程,适当融入自己的想法和感情。(作文纸自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