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常州市觅渡桥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1 )少壮不努力,________。
( 2 )花有重日开,________
( 3 )一日之际在于晨,________。
( 4 )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1、把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答。
( 1 )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人________鼎________ 浩浩________ 满载________

千________万________ ________头________气 ________风________雨

( 2 )21世纪是一个________的世纪。
( 3 )钱塘江大潮早已是________,浪潮________地飞奔而来。
2、

写出近义词。

孤独-______ 仍然-______ 凝视-______

允许-______ 漂亮-______ 喧闹-______

3、看拼音写词语。

píng héng

qiǎn zé

píng wěn

dā shí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





kuān kuò

zhuāng jia

hēi àn

héng qī shù bā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yì liào

zhù zhái

xuè yè

hū fēng huàn yǔ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1、根据内容连线。

马 穴 承担重要的,起支柱作用的工作 占上风

鱼 厩 比喻临时当先 碰钉子

虎 圈 占据有利地位,处于优势 打头阵

猪 塘 指遭到拒绝或受到挫折 挑大梁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1 )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B: 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 2 )“________”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
( 3 )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 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阅读理解。

夏夜繁星(节选)

罗 兰

从前有一种小楷笔,浅黄的竹管上,贴着细致的红纸标签,上面写着“一天星斗(换 焕)文章”。

真是绝佳的诗句!不知那些文雅的中国前辈是何处得来的灵感,“一天星斗”确实是文章的前奏。

( )没有那(署 暑)气全消、凉风渐起的夏夜,人们( )不会有那么多机会细数那满天的繁星,去为它们编故事、写神话了。

夏天的夜色来得迟。黄昏拖着长长的裙裾,舒舒展展地踱步,把一天的(署 暑)气细心地收敛,然后才慢慢地隐去。

星星不等黄昏(退 褪)尽,就开始在淡灰的天空中一个一个地出现。起初,你会说,上面只出了一个星。但你立刻看见不远还有一个,而且另一边还有一个。不止一个,而是三个。不止三个,而是很多个。

星星就是这么喜欢调笑的小精灵,闪着亮眼,躲在你明明看不见的地方,却打赌说它早就在那里,是你没有看见。使你不服气,(辩 辨)说它一定刚刚并没有在那里。它却只是对你顽皮地眨眼,不由你不对自己的注意力开始怀疑。

要说也是,我们对细碎的东西常常不会给予准确的注意,何况是星,那么一大把的被造物者任意一撤。它们除了平面上的,还有从深深远远的地方透过来的。在夏夜数过繁星的人都早已发现,天不是一张幕,它是一片广远的、深不可测的空间,那空间里,布满着星群。

( 1 )从文章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
( 2 )下列对“一天星斗焕文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满天星斗都成为文章的点缀。
B: 表示文章写得好。
C: 文章就像满天的星斗那样光亮、鲜明。
D: 形容一个人的文章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 3 )在文中空白括号中填写关联词,并用关联词造句:________。
( 4 )文章第六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修辞手法来描写星星?
( 5 )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一下星卒。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作文。

学习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文,你一定觉得十分有趣吧!那么,你也来编一个童话故事吧!语句通顺,题目自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用沉默来诠释你的毫不挽留”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