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名句我来填。 但愿人长久,______! 海内存知己,______。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 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 |
1、 |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选一选,填一填。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设问 E.反问 ①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______ ②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______ ③魏格纳在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______ ④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______ |
2、 | 课文回放站。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读书,写了三件事,一是______,二是______,三是______。 |
3、 | 查字典填空。 “融”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的音序是______,它的读音是______。用部首查字法要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组词为______、______。 |
4、 | 根据意思写词语。 ( 1 )充分流露。 ________ ( 2 )欢欣快乐。 ________ ( 3 )使人心里觉得暖和。________ |
1、 | 巧妙连一连。 美好的 世界 创造 生活 神秘的 发现 改善 奇迹 美丽的 变化 寄托 技术 巨大的 生活 利用 愿望 |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1 )诗的第一句以________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千古边关月夜图,暗写________。________
( 3 )第三四句,由________转入________,既含蓄委婉地________,又侧面烘托了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
①传说诸葛亮在私塾跟一位老先生学习的时候。这位老先生以鸡鸣确定放学的时间。先生家里养了一只大公鸡。这只大公鸡不但黎明报晓,而且到中午和傍晚也要叫上一阵。那个时候没有钟表,老先生就以中午和傍晚鸡鸣的时间作为下课的时期。这位老先生讲书特别生动,诸葛亮非常喜欢听老先生讲书。特别是喜欢听他讲春秋战国时期管仲、乐毅和孙子兵法的故事。可是有时听到兴头上,大公鸡喔喔地啼起来,先生就立即收拾桌上的书籍。宣布下课。这叫诸葛亮感到十分扫兴。
②怎么办呢?诸葛亮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每天上学的时候在口袋里装上几把来。当公鸡快叫的时候,他就偷偷地把米撒到窗外去。大公鸡跑过去。在窗外的地上找来吃,就忘了鸣叫了。等到那大公鸡想起来鸣叫的时候。别的孩子早巴坐不住了,老先生也已饿得心里发慌。先生觉得有点奇怪,诸葛亮却暗自得意。终于有一天,这事被先生发现了,一气之下,先生把诸离亮撵出了学堂。
③诸葛亮回家以后,好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他本想能多听先生讲课。可是弄巧成拙,连学也不能上了。他非常后悔,后悔不该背着先生和同学做手脚。后悔不该只顾自己的兴趣,不顾先生和同学饿肚子,下决心今后一定不能要小聪明了。先生知道了诸葛亮四家以后的情况。想到给公鸡喂米这件事虽然可气,可是也透露出这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如果这个孩子的聪明才智能用在正地方,将未可能是个人才……于是派人把诸葛亮叫回了学堂。
④从此,诸葛亮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智谋的,聪明要用在正地方。从那以后。他更尊敬先生了。老先生也更喜爱诸葛亮这个学生。老先生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学问都教给了储葛亮,为诸葛亮后来成为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了基础。
( 1 )第③段说诸葛亮弄巧成拙,结合上下文,“巧”指的是________,“拙“指的是________。题目:我和___________成了好朋友
要求与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女娲、盘古、孙悟空等神话人物。发挥想象,写清你们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语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