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根据上句写下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 |
1、 | 补充词语。 几经______ ______ 步履______ ______ 突______其______ 涓涓______ ______ 骨肉______ ______ 血______亲______ |
2、 | 选词填空。 显然 不然 安然 突然 果然 毅然 ①我们要加倍努力。______就要掉队了。 ②狼牙山五壮士______跳下悬崖。 ③他的意见______是不对的。 ④吃过中饭,天气______变了。 ⑤由于他勤学苦练,______学到不少技术。 ⑥只有把这件事告诉他,他心里才会______。 |
3、 | 换偏旁组成新字,再分别组词。 征______—______ 催______—______ 淮______—______ 忧______—______ 炕______—______ 迫______—______ |
4、 | 选词填空。 坚定 坚持 坚韧 ( 1 )他________地说:“我们一定能胜利!”( 2 )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一直________工作在第一线。 ( 3 )正是他具有________的品质,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
1、 | 想一想,连一连。 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扁鹊治病》 西门豹 |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_________。
( 1 )按原文填空。但使:________飞将:________教:________
( 3 )根据故事内容,判断对错。①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②“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③“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时间久远,关塞坚固。
④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 4 )诗歌的主题是()。猪嘴防毒面具
①细心的人会注意到防毒面具的外形和猪嘴极为相似,这是为什么呢?莫非防毒面具的发明和猪嘴有关?为什么叫猪嘴防毒面具?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曾与英法联军为争夺比利时伊泊尔地区展开激战,双方对峙半年之久。1915年,德军为了打破欧洲战场长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学毒剂。他们在阵地前沿设置了几千个盛有氯气的铜瓶,朝着英法联军阵地的顺风方向打开瓶盖,把约180吨氯气释放出去。顿时,一片黄绿色烟雾弥漫,并以三米每秒左右的速度向对方的阵地飘移,一直扩散到联军阵地纵深约25千米处,致使几千英法联军士兵中毒死亡,战场上的大量野生动物也相继中毒丧命。
③奇怪的是,这一地区的野猪竞意外地生存下来。这件事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经过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终于发现是野猪喜欢用嘴拱地的习性,使它们免于一死。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以躲避气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吸附作用,从而过滤掉空气中的有毒气体。野猪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赐予它的“防毒面具”,因此它们能在这场氯气的浩劫中幸免于难。
④揭开了这个秘密之后,英国军事科学家深受启发。科学家们很快就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像猪嘴巴一样的防毒面具,但这种防毒面具没有直接采用泥土作为吸附剂,而是使用木炭颗粒做过滤层,内装可以过滤毒气的材料,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活性炭。后来经过多次改进,防毒面具采用的过滤材料更为先进可靠,吸附化学毒剂的本领更大,但它酷似猪嘴的基本样式却一直没有改变。
⑤防毒面具可以说是一件模仿猪嘴的杰作。
( 1 )把下面的问题进行分类,并回答针对短文内容提出的问题。A.针对短文的写法 B.针对短文内容 C.联系生活经验
①防毒面具的发明和猪嘴有关吗?为什么叫猪嘴防毒面具?( )
②用“大自然赐予它的‘防毒面具’“的说法来代替猪嘴有什么好处?( )
③猪嘴防毒面具能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 )
回答问题________:________。
( 2 )读了这篇短文,你能提出什么对理解文章有帮助的问题?假如我是_____________
提示:你最喜欢神话或童话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假如你是他(或她),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写,不少于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