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保定市前卫路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1、

读古诗《元日》,根据意思写诗句

千家万户都被初升的太阳明亮地照耀着,人们照例用新桃符替换下旧桃符。

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 1 )《观潮》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让我们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________、________。
( 2 )秋天的夜晚,我和阿妈走月亮,先走过________,看到每个小水塘里都抱着一个月亮。又走在________,听到________,看到了________,闻到了________。
( 3 )宋代的陆九渊说的“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
( 4 )在《蝙蝠和雷达》一文中,我们了解到蝙蝠的________就像雷达的天线,蝙蝠的________就像雷达的无线电波,蝙蝠的耳朵就像雷达的________。
2、读《峨眉山月歌》,按课文内容填空。
《峨眉山月歌》是______代诗人______的作品。诗人在______的______乘船远行,从______出发,驶向______,最后到达______。读了古诗,我眼前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3、读拼音,写词语。





mō zhe

shèn zhì

guì zhe

chuí dǎ

wéi rào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wán pí

wò shǒu

shuāi dǎo

píng zhe

qiā duà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4、比一比,再组词。

避______ 憾______ 喧______

僻______ 撼______ 宣______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1、连一连。

闻名世界的 消息 躲避 难关

优厚的 表演艺术 直面 合同

高超的 艺术家 签订 危险

胜利的 条件 渡过 纠缠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阅读《暮江吟》,回答问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①本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②真珠即珍珠。③可怜:指可爱。

( 1 )《暮江吟》描写了四种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 3 )在《暮江吟》中作者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因为他们都是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因为他们的形状都是________。这两个贴切的比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形象的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色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心情。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 )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 )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 )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了虎门上空。
——选自《虎门销烟》
( 1 )为文中所缺外填上合适的连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 )写出表示这一壮举深得民心的语句。

( 3 )缩句:

①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脚的民工,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

②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和跳哇,叫哇。

( 4 )模仿写词:

咕嘟咕嘟:(AB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作文。

题目:记一处自然景观

提示:大自然是人类的故乡,是心灵的家园,大自然的一切总能撩拨人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那根弦,总能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提起笔,书写心灵与自然碰撞时的火花。让我们通过自己的习作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吧!要注意把自己和所写的自然景观联系起来,表达出真情实感,用上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能让语言更生动、优美。(作文纸自备)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莫名的眼泪”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