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默写诗句: 江雪 千山______,______踪______。 ______蓑笠______,______。 |
1、 | 看拼音写词语。
| ||||||||||||||||||||
2、 | 比较形近字组词 镜______ 析______ 讨______ 炉______ 境______ 折______ 付______ 妒______ | ||||||||||||||||||||
3、 | 读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是谁在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这两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______ ②课文第3、4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说明方法提示了科学家对人类生活的意义。______ ③“呼风唤雨”的意思是人类可以随意支配自然,随心所欲。______ | ||||||||||||||||||||
4、 |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嫩绿的______ 嫩红的______ 灰色的______ 鲜红的______ 灰黑的______ 蔚蓝的______ |
1、 | 词语搭配。(连线) 舒服的 阳光 住所 光滑 倾斜的 地方 工具 优良 温和的 住宅 墙壁 简单 粗糙的 隧道 排水 简朴 |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 1 )根据意思写出诗中的词语指极短的时间。________
江海汇合之处。________
( 2 )“八月涛声吼地来”是从________(视觉 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________(涨潮 退潮)时的景象;“头高数丈触山回” 是从________(视觉 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________(涨潮 退潮)时的景象。______________
夏天到了,荷花开了。雷雨后的夏夜,空气清新,星星和月亮像刚刚洗过似的。此时此刻,去西湖散步,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且不说西湖凉风习习,且不说西湖湖畔如同仙境一般,但是西湖里的一大片荷花就能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往返了。一片片荷花亭亭而立尤其是荷叶上的一颗颗水滴灿若明珠,一朵朵荷花在朦朦胧胧的夜色中刚刚闭合。荷花虽然闭合了,但却关不住一湖清香。
荷花不畏风雨,也从不孤独,要开就开满湖,方圆一片给人一种壮观的美。
荷花也不娇贵,只要有泥土和水,它就能生长,就能开花结果。花儿开在蓬蓬勃勃的绿色中间,荷梗立于涟漪荡漾的碧水之上。有一朵花就献出一个莲蓬……
荷花毫无私心它把自己的根、茎、叶、花、果实毫不保留的全部献给人类。
荷花啊,荷花,你多美呀!人们怎么能不赞美你、称颂你呢?
荷花毫无私心,它把自己的根、茎、叶、花、果实,毫不保留的全部献给人类。
荷花啊,荷花,你多美呀!人们怎么能不赞美你、称颂你呢?
( 1 )请在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加个标题。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 3 )仿写词语。朦朦胧胧 ________ 凉风习习 ________
( 4 )人们赞美荷花是因为:( )。如果把学校想象成动物园,把老师或同学想象成其中的动物,是不是特别有趣呢?请你以“学校是个动物园”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找准人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写出人物的特点。(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