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四年级 > 期末考试

2021年天津市实验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写一写(分值:10分)
1、

读古诗《元日》,根据意思写诗句

千家万户都被初升的太阳明亮地照耀着,人们照例用新桃符替换下旧桃符。

______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1、看拼音写词语





jí shǐ

mǐn ruì

yán jiū

______

______

______

jià shǐ

cāng yíng



______

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眼睁睁:______

哭哭啼啼:______

自言自语:______

3、根据语境选择词语的正确解释。

味道:①舌头接触东西时所得到的感觉;②气味;③比喻某种感受、情趣。

( 1 )我多想在舞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________
( 2 )果园里苹果、梨子散发出香甜的味道 , 勾得孩子们直流口水。________
( 3 )我尝了一口刚炒好的土豆丝,呀,味道太咸了,但这是我自己的劳动成果,觉得还是很美味的。________
4、某公司招聘经理,用五个读音相同的“gong”字作为选拔标准,以此选拔优秀人才,促进公司发展。请你填一填。

文明礼貌突出一个gong______字;办事无私突出一个gong______字;

书写漂亮突出一个gong______字;有进取心突出一个gong______字;

成果丰硕突出一个gong______字。

三、 连线题(分值:10分)
1、想一想,连一连。

严肃的 条件 坚定地 哭诉

高超的 问题 高兴地 宣布

优厚的 表演 细声地 回答

沉郁的 表情 伤心地 吟唱

四、 诗歌鉴赏(分值:10分)
背写《凉州词》,回答问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1 )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
( 2 )这首诗属于 诗。

A: 送别诗
B: 边塞诗
C: 写景诗
( 3 )中“莫”的意思是:________。
( 4 )首诗主要描写了________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________的情怀。
五、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为中华之崛(jué)起而读书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的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地。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的、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一旁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的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替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 )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A: 外貌
B: 心理
C: 行动
D: 语言
( 2 )写出一个可以替换加横线部分的词语。

a、从租界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________

b、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________

( 3 )回答下列问题。

“从租界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结合周恩来看到的“中华不振”的现实与他在修身课上的铿锵话语,推想一下他在沉思什么呢?

六、 写作题(分值:30分)
作文

从你读过的神话或童话故事中,选择你最喜欢、最熟悉的一个人物来展开想象,如果有机会和他(她)过上一天,你们会一起去哪里?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以“我和___________过一天”为题,把你想象的内容写下来。(4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血色《蔓陀萝》”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