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默写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1、 | 看拼音写词语。
| ||||||||
2、 | 选择正确注音。 ( 1 )弟弟在练习倒(dào dǎo)________立的时候不小心摔倒(dào dǎo)________了。 ( 2 )我盛(chéng shèng) ________了一碗饭,坐在盛(chéng shèng) ________开的牡丹花旁慢慢的吃着。 | ||||||||
3、 | 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雪落下来。 雪(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①银条儿抖落下来。 银条儿______抖落下来。 ②天空布满了阴云。 天空布满了______阴云。 | ||||||||
4、 | 比一比,组词语。 摸______ 跪______ 惹______ 捶______ 概______ 模______ 脆______ 若______ 垂______ 既______ |
1、 | 用线把下面的内容搭配起来,并根据情境写诗句。 ( 1 )八月里来雁门开 十场秋雨要穿棉 嫦娥应悔偷灵药 雁儿脚上带霜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 碧海青天夜夜心 一场秋雨一场寒 雪却输梅一段香 ( 2 )《礼记》里面“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博学多才,就要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动。 |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把这首诗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打伞的女孩
南天门的花果山上有一个景点。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用一把伞。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先前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问她是做啥的。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是带路的,带到山顶两块钱。说着, 扭头看着背后的林间小路。我望了去,路边有民居。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这也是生活呀。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雨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 一个“摊位”。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 为什么不会拿几把伞来卖卖呢?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
我忽然想起她们应该唱着带路歌去带路。我来给她俩写个带路歌吧。“啦啦啦,啦啦啦,花果山中有我的家,走小道,抄近路,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只要花上两块钱,水帘瀑布可以直达。”
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
( 1 )给下面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佝________(gōu jù)偻 打量________(liáng liàng)
上浮________(fóu fú) 兴________(xīng xìng)旺
( 2 )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________。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________比成________。如果有机会让你和神话或童话中的某一位人物过上一天,你会选择谁?你们会一起去哪里?会做些什么?请以“我和__________过一天”为题,发挥想象,写一写你们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