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科学家屠呦呦的事迹,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B: 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唆话统统删去。 C: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活动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D: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历史使命。 |
2、[查看原题] 选择。 ( 1 )“京味儿”语言“闲在”和“天一擦黑儿”的意思分别是( ) A: 清闲自在 天刚刚黑 B: 现在 天黑了 C: 自在 天已经黑 D: 清闲 天很黑 ( 2 )下列哪句话的描述最能体现“安静”这一词语的意思?( ) A: 放学后的校园里只剩下几棵树孤独地立在那儿。 B: 微风吹过校园,几片树叶缓缓地从树上落下来。 C: 日落时分,校园的角落里偶尔会传来几声蛐蛐儿的弹琴声。 D: 放学后的校园一点声音都没有,时空似乎静止了。 ( 3 )下列句子中有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的理智现在已经逐渐能够控诉我的沮丧心情。 B: 他爬到了长满荆棘和黑莓藤蔓攀缘的厚石头围墙上,坐在那里环顾着自己的家。 C: 有一天,鲁滨逊忽然马上发现海边沙滩上出现了人的脚印。 D: 片刻之间,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 |
3、[查看原题] 鲁滨逊在岛上最危险的是 A: 断粮 B: 遇上野兽 C: 落入吃生人番手里 |
4、[查看原题] 爱丽丝和小动物们怎样把衣服弄干?( ) A: 晒干 B: 奔跑 C: 讲故事 |
5、[查看原题] 下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迢迢(tiáo) B: 皎皎(jiǎo) C: 脉脉(mài) |
1、[查看原题] 选词填空。 敏捷 敏感 敏锐 ( 1 )波义耳立即________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到盐酸会变红。( 2 )谢皮罗教授________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 3 )松鼠动作非常________,想抓住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
2、[查看原题] 按要求写词语,各写三个四字成语 ①描写人物动作______ ______ ______ ②描写少年外貌______ ______ ______ ③描写内心活动______ ______ ______ |
3、[查看原题] 写出反义词 乐观豁达—______ 单调—______ |
4、[查看原题] 写出近义词。 完美—______ 和谐—______ 协作—______ |
1、[查看原题]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1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人。( 2 )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 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 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 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 3 )判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写正确,不恰当的写错误。 ①“润如酥”写出小雨细腻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滋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________) ②“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________) ③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滋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________) ④“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________) ( 4 )“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
2、[查看原题] 课外阅读。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①向日金鳞开②。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③易水,霜重鼓寒④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⑤为君死。 【注释】①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②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③临:逼近,到,临近。④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⑤玉龙:宝剑的代称。 ( 1 )解释加下划线的字。①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 ②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____ ③霜重鼓寒声不起。________ ( 2 )用原句填空。①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________ ②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________ ( 3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________的《易水歌》:________。( 4 )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 B: 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 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 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惟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yǒu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大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分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 1 )注音或写汉字。长________者 边缘________ yán________续 yǒu________黑
( 2 )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温柔——________ 粗壮——________
( 3 )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满架秋风扁豆花
说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走过。
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到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很是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舞蹁跹。欢天喜地。
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
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花开花落。
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个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是浑然一体的。
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在读一本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手书浅刻了一副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大自然的美,是永恒的。清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
( 1 )第七自然段“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中“那个姿势”指的是( )。读了《匆匆》和《光阴》这两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试着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