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给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 1 )留连戏蝶时时舞( ) A: 十分留恋,舍不得离开。 B: 耽搁;拖延。 ( 2 )自在娇莺恰恰啼( ) A: 恰好,刚好。 B: 象声词,这里形容声音非常和谐动听。 ( 3 )日暮汉宫传蜡烛( ) A: 汉朝宫廷。 B: 汉朝宫廷。这里喻指唐代皇宫。 ( 4 )轻娴散人五侯家( ) A: 东汉时的五个大官。 B: 原指东汉时的五个大官。这里泛指王侯贵族。 |
2、[查看原题] 选词填空。( ) ①( )过了一会,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②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一只可爱的小鸟( )落到我的肩上。 ③看那表情,他( )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④虽然老师病了,但( )坚持给我们上课。 A: ①果然 ②居然 ③显然 ④仍然 B: ①居然 ②果然 ③显然 ④仍然 C: ①果然 ②显然 ③居然 ④仍然 D: ①果然 ②居然 ③仍然 ④显然 |
3、[查看原题] 下面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 燕山(yān) 坚劲(jìn) 焚烧 B: 暂时(zhàn) 碗筷(kuài) 宪兵 C: 严峻(jùn) 绞刑(jiǎo) 鸿毛 D: 青裸(kě) 塘瓷碗(táng) 收敛 |
4、[查看原题] 下列词语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表明观点 表明态度 表明立场 B: 沉痛的心情 沉痛的教训 沉痛的脚步 C: 树立信心 树立榜样 树立典型 D: 沉重的打击 沉重的心情 沉重的负担 |
5、[查看原题] |
1、[查看原题] 组词
| ||||||
2、[查看原题] 比一比,再组词。 矩______ 假______ 驴______ 恰______ 柜______ 暇______ 庐______ 给______ | ||||||
3、[查看原题] 快乐读书吧 关于描写母亲的名言 ______ ①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②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 ||||||
4、[查看原题] 比一比,看谁积累的成语多!
三、 诗歌鉴赏(分值:20分)
四、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但这些容器只能够用来装东西,不能用来装水放在火上烧。一次我偶然生起一堆火煮东西,煮熟灭火后,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些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这一发现使我惊喜万分。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 我当然不知道怎样搭一个窑,就像那些陶器工人烧陶器用的那种窑;我也不知道怎样用铅去涂上一层釉。我把三只大泥锅和两三只泥罐一个个堆起来,四面架上木柴,泥锅和泥罐下生了一大堆炭火,然后在四周和顶上点起了火,一直烧到里面的罐子红透为止,而且十分小心,不让火把它们烧裂。我怕它烧熔了,就慢慢减去火力,那些罐子的红色逐渐褪去。我整夜守着火堆,不让火力退得太快。 到了第二天早晨,我便烧成了三只很好的瓦锅和两只瓦罐,虽然谈不上美观,但很坚硬;其中一只由于沙土被烧熔了,还有一层很好的釉。 这次实验成功后,不用说,我不缺什么陶器用了。但我必须说,这些东西的形状,是很不像样的。大家也可以想象,因为我没有办法制造这些东西,只能像小孩子做泥饼,或像不会和面粉的女人做馅饼那样去做。 ( 1 )选文出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国小说家________,他是该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 2 )“泥锅和泥罐下生了一大堆炭火”里的“生”应选解释( ) A: 出生,诞生。 B: 活,跟“死”相对。 C: 使柴、煤等燃烧起来。 D: 不常见的,不熟悉的。 ( 3 )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的正误。 ①“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是比喻句。 ②“我当然不知道怎样搭一个窑,就像那些陶器工人烧陶器用的那种窑”是比喻句。 ③“因为我没有办法制造这些东西,只能像小孩子做泥饼,或像不会和面粉的女人做馅饼那样去做”不是比喻句。 ( 4 )选文按________顺序记叙了“我”在荒岛上________的经过。( 5 )“我整夜守着火堆,不让火力退得太快。”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 ) A: 夜里很冷,“我”睡不着觉。 B: “我”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C: “我”做事认真,不怕吃苦的精神。 D: “我”怕火熄灭了,没有火柴点燃。 [查看原题]快乐阅读。 特殊的点名 李诗令 ①下课的铃声骤然响起,马教授心头一震,随即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同学们,下课了!” ②然而,同学们瞪着大大的眼睛,谁也没有动。四年前,他们怀着无限的憧憬踏进校园,转眼就毕业了。明天,他们将奔向各自的岗位,面对讲台上这严父慈母般的老人,这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又平易近人的老专家,这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教育事业的老教授,他们是多么想将时光留住片刻,和老教授多待一刻啊!帐然之中,他们每个人还意识到,只要这个班集体一解散,就意味着他们这一生再也难以相聚了。 ③马教授望着自己的学生们,喉结动了动,他很想再次宣布“同学们,下课了”,但嘴巴张了张,竟未能说出。窗外,艳阳高照,杨柳依依,蝉声长鸣,而整个教室里一片安静。 ④班长站了起来,红着眼圈说:“老师,你给我们点个名吧!”沉默打破了,同学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释放点,渴盼地望着老师,说:“对!老师,您就给我们再点个名吧!” ⑤马教授愣证了半响,面带微笑地扫视了一遍同学们,然后慢慢地捧起了花名册。同学们立即调整坐姿,端端正正坐好,凝神望着老师。“现在开始点名!”马教授清了清嗓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⑥"肖石、张天利、温颖……”他大声点着名,四十五位同学相继站起又端正坐下。 ⑦“马国政!” ⑧“?”同学们蒙了。 ⑨“到!”未等同学们反应过来,马教授已响亮地回答了自己的点名。 ⑩掌声立即响起,同学们眼里啥满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 ( 1 )“憧憬”的意思是________,在文中是指________。( 2 )第③段中的“?”的含义是( ) A: 同学们想要下课了。 B: 同学们问马教授问题。 C: 同学们感到很突然,心中疑惑不解。 D: 同学们质问马教授。 ( 3 )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有两个同学对文章进行了内容概括。 同学A:文章讲了在马教授上的最后一堂课结束时,学生们请他给全班最后一次点名,马教授在点了全班同学的名字后还点了自己的名字并响亮地回答,同学们深受感动。 同学B:文章讲了在马教授上的最后一堂课结束时,学生们请他给全班最后一次点名,马教授点了全班同学的名字,同学们深受感动。 ①你认为同学________的内容概括更准确。 ②你认为上面不够准确的内容概括,原因在于( ) A.内容概括太吵峻。 B.内容概括不完整。 ( 4 )文中“马教授愣证了半响,面带微笑地扫视了一遍同学们,然后慢慢地捧起了花名册”,这是一处对人物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展开想象,此时的马教授会想些什么? 请写一写。( 5 )文章的题目是“特殊的点名”,谈谈这次点名特殊在哪里。 五、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
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让往事一件一件地在头脑中回放,在回味中搜索六年的小学生活中自己最难忘的是什么,再把这些美好的回忆写下来,写一写自己难忘的小学生活吧!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鲨鱼爱上美人鱼ゝ”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