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超市里的这些物品归类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饼干、牛奶(食品) B: 防晒霜、牙膏(洗化用品) C: 象棋、圆规(文具) D: 羽毛球、篮球(体育用品) |
2、[查看原题] 作者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主要通过( )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A: 动作描写 B: 心理描写 C: 语言描写 D: 外貌描写 |
3、[查看原题] 选词填空。( ) ①( )过了一会,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②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一只可爱的小鸟( )落到我的肩上。 ③看那表情,他( )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④虽然老师病了,但( )坚持给我们上课。 A: ①果然 ②居然 ③显然 ④仍然 B: ①居然 ②果然 ③显然 ④仍然 C: ①果然 ②显然 ③居然 ④仍然 D: ①果然 ②居然 ③仍然 ④显然 |
4、[查看原题] 下列各项中的“于”与“重于泰山”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于是 B: 有利于人民 C: 霜叶红于二月花 D: 出于自愿 |
5、[查看原题] 读下面的句子,停顿恰当的句子是( )。 B: 思援/弓缴/而/射之。 C: 使/弈秋/诲二人弈。 |
1、[查看原题] 形近字组词。 暖______ 炉______ 饥______ 缓______ 护______ 机______ |
2、[查看原题]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试用两个成语分别概括两个学徒的不同表现。 一人:______ 另一人:______ |
3、[查看原题] 形近字组词。 梗______ 惧______ 霉______ 撒______ 崖______ 哽______ 俱______ 莓______ 撤______ 涯______ |
4、[查看原题] 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①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扑!______ ②总理过来把转倚扶正,就走到里面去了。______ ③不知到了什么时候,植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______ ④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______ |
1、[查看原题] 诗词阅读。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1 )诗人借助山、水、________,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2 )长江是很宽的,诗歌把它说成________;“京口”和“钟山”相隔也很远,诗歌却说只________几座山;“绿”字写出了江南春天________的景象。 ( 3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你想想看他为何要用“绿”字? |
2、[查看原题] 默写诗词,完成练习。 ( 1 )补写诗句。 如梦令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如梦令》的作者是________时代的女词人________。我还知道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诗词。( 3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________。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赞美您,老师
在我的心目中,最敬佩的人就是老师。老师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老师,您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是您给了我们自信 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 是您给了我们力量 激励我们向着科学的高峰不断地攀登 您铸就了我们的灵魂,磨练了我们的毅力。在您的呵护下,我们由不懂事的顽童渐渐长成胸怀远大理想的少年,而您的双鬓却被粉笔的灰尘渐渐染白,您的额头也悄悄地爬满了皱纹。可您却毫无怨言,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师,你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着我们这些祖国的幼苗。你用粉笔在我们的心灵上插上了航标,您用教棒指点我们走出知识的迷宫,您在我们的心田播下了知识的种子。您的心血没有白费,我们将成为万紫千红的花朵,美化祖国的春天。
老师,您是天使,给我们插上想像的翅膀,把我们带进知识的乐园。在您的谆谆教诲下,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勇往直前,不断进取。您用您的大手笔,为我们描绘出五彩缤纷的明天。
老师,我赞美您!老师,我爱您!
(选自中国科学文艺出版社《真情百年》,作者陈思婕选用时有改动)
(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遨游:________
铸就:________
( 2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平凡________ 批评________
伤害________ 鄙视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永远的白衣战士
科室里似乎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感受到她那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7岁的护士长叶欣却永远地走了。她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搏斗的战场上。
2003年春节前后,一中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叶欣所在医院开始收治“非典”病人。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随着医院“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
原有冠心病的“非典”患者梁先生,因发热咳嗽前来急诊,短期内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叶欣迅速赶来,娴(xián)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须将堵塞其间的大量浓血痰排出来,而这又是最具传染性的。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
3月4日清晨,叶欣仍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科室,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离病房……虽然上班前她就感到身体疲倦不适,但还是坚持在科室里忙碌着,密切关注着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劳累了一上午,连水都没喝一口,只觉得周身困乏疼痛,她不得不费力地爬到床上休息。中午刚过,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病魔终于没有放过她。经检查,叶欣染上了非典型肺炎。
叶欣的病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然而,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3月25日凌晨,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
3月29日下午,广州殡仪馆青松厅,医院全体员工在这里与她作最后的告别。花圈如海,泪水如雨。遗像中,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
( 1 )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 )这篇文章赞美了什么?( 3 )你想对叶欣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