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任尔东西南北风”中“任”是什么意思( )。 A: 不论 B: 承受 C: 任凭 |
2、[查看原题] 下面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万象更新 无悠无虑 见微知著 五湖四海 B: 能歌善舞 行善积得 身无分文 无毒有偶 C: 别无所求 随心所欲 精兵简政 司空见惯 D: 万不得己 心平气何 翻箱倒柜 不可思议 |
3、[查看原题] 国王和王后在法庭上审判什么事情?( ). A: 砍假海龟头的事 B: 谁偷了水果馅饼的事 C: 爱丽丝掉进兔子洞的事 |
4、[查看原题] 下列词语不全是近义词的是( )组。 A: 荒唐—荒诞 B: 疲乏—疲惫 C: 悲伤—悲 D: 绝望—如愿 |
5、[查看原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蜡月、风筝、栗子、万不得已 B: 除歹、浓绸、染缸、七零八碎 C: 亲戚、拜年、寺院、张灯结彩 D: 采绘、通霄、轿车、截然不同 |
1、[查看原题] 在下面句子中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 1 )他又冷又饿(________)心里想(________)流落到这种地方(________)怎样活下去呢(________) ( 2 )(________)亲爱的猫咪(________)他说(________)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不是都很熟悉吗(________)请你告诉我(________)在哪里能找到小狐仙(________) | ||||||||||
2、[查看原题] 读拼音,写词语。
| ||||||||||
3、[查看原题] 读拼音,写词语。
| ||||||||||
4、[查看原题] 按拼音写汉字。 xuǎn zé______ míng zhù______ qíng cāo______ zhí zhuó______ |
1、[查看原题] 课内阅读。 寒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1 )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 2 )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 3 )诗歌第三、 |
2、[查看原题] 课内阅读。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 1 )诗中描写了________的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________之情。( 2 )诗中的“绿”字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思? ( 3 )你怎样理解诗中的“一水间”三个字? ( 4 )哪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 5 )全诗寓情于景,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也让我们知道了他的思乡情。你还知道哪首诗与《泊船瓜洲》的手法一样,写在下面吧。 |
巧嘴王老师
王老师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就分到我们学校来教我们班的数学了。
王老师课上得很轻松。我们听王老师的课,再难懂的知识,只要他一开口点拔,我们总能在欢快的气氛中掌握。
我们把自己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考试中所获得的成绩,全部归功于王老师的“伶牙俐齿”。在课下,我们说起王老师来,总是称他为“巧嘴王老师”。
一天,上数学课时,王老师说:“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两个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听着听着,我们都笑了。王老师问:“哪位同学能接着往下讲?”“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这个故事讲不完,后面的话可用什么标点符号来表示?”在我们兴趣盎然之时,王老师引出了“循环小数”的名称,使我们觉得,学循环小数就同听故事一样。在讲“混循环小数”的定义时,王老师指着“1.63838……”说:“这个循环小数不是从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开始循环的,此处的‘6’不参加循环,是‘混’,进去的,所以,我们把这一类小数叫做‘混循环小数’……”一个“混”字,把我们的学习热情点燃了。在后面练习找混循环小数时,大家争先恐后地去找有没有“混”进去的数,兴奋极了。
王老师的巧嘴不仅在课堂上发挥大作用,在课后也处处叫人拍手称绝。四年级的一次课后,我们班的艾华同学不小心把墨水溅到了王老师的白衬衣上,艾华吓得低下头,等待着王老师的批评。同学们都呆住了。王老师看了看我们,笑着说:“艾华呀,你是怎么搞的嘛,早知今天你要甩给我墨水,为什么不通知我穿黑衣服来呢?”同学们听了,发出一阵惊喜的笑声…
王老师就凭着这样一张“巧嘴”,让我们一听上数学课就觉得兴奋,一看到他走进教室就觉得他是那样的可亲可敬。
(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伶牙俐齿:________
( 2 )找出文中的过渡句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爱石头的科学家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爷爷,从小就喜欢观察研究。在他上学的路上,横卧着一块大石头。大家都从旁边经过,谁也没注意它。李四光对这块石头却很感兴趣:周围没有大山,这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问爸爸,爸爸也不知道。
后来,李四光去英国学地质,考察了很多山脉。他回故乡后,又研究这块大石头,终于明白了:这是古代巨大的冰川把它从高山上带下来的。
李四光的研究室里,摆满了他收集来的各种石头,他把这些石头当成珍宝。有一次,他发现少了一个石头标本,难过得吃不下饭,后来找到了,他高兴得合不拢嘴巴。因为这些石头能告诉人们:我国地下有各种丰富的矿藏呀!
过去一些外国专家说中国是贫油国。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带领着地质工作人员,爬高山,攀绝壁,到处去勘探,提出了一个新的看法:我国有丰富的石油储藏。地质工作者按照李四光的理论,找到了大庆油田,后来又找到了更多的大油田。
( 1 )写出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 )联系上下文解释“贫油国”是什么意思。( 3 )李四光为什么把收集来的石头当成珍宝?( 4 )你觉得李四光爷爷是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