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表现诗人在困难和打击面前毫不动摇的诗句是( )。 A: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B: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2、[查看原题] 《诗经》分为“风”“雅”和“( )”三大类。 A: 赋 B: 比 C: 颂 D: 兴 |
3、[查看原题] |
4、[查看原题] 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畏惧(jù) 凄(qī)凉 B: 寂寞(mò) 聊(liǎo)天 C: 栅(zà)栏 挑剔(tī) D: 覆(fù)盖 稍(shào)微 |
5、[查看原题] 表现诗人在困难和打击面前毫不动摇的诗句是( )。 A: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B: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1、[查看原题] 写出反义词 寂静—______ 瘦弱—______ 难看—______ |
2、[查看原题] 根据词语的意思,连一连。 简陋______ ①害怕。 畏惧______ ②简单粗陋;不完备,不周全。 桅杆______ ③在棚栏中饲养。 圈养______ ④船上挂帆的杆子。 |
3、[查看原题] 辨字组词。 畔______ 伴______ |
4、[查看原题] 用严字组成四个不同的词语后再填空。 ______的后果 ______的神情 ______的批评 ______的考验 |
1、[查看原题] 诗词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1 )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 2 )上片“眼波横”“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动人之处?“眉眼盈盈处”的丰富含意是什么? ( 3 )下片四句用了三个“春”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意? |
2、[查看原题] 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1 )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是什么?( 2 )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是从什么感觉来写春雨的? ( 3 )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________ |
我们一进去,上面狭小的盖板立即关上了,四周是漆黑的一团。从光亮的地方,突然进入黑暗中,我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我感到我的光脚是紧紧地踩在一架铁梯上。尼德·兰和康塞尔,被人们抓得紧紧的,跟在我后面。铁梯下面一扇门打开了,我们走进去以后,门就立即关上,发出很响亮的声音。
关在里面的,现在单单剩下我们了。在什么地方呢?
我说不出来,甚至也猜不出来。只见一片漆黑,竟黑到这么一种程度:在几分钟后,就是通常在最黑暗的夜间浮来浮去的那种模糊光线,我的眼睛也一点没碰到。
尼德·兰对人家给我们的这种款待方式非常愤慨,他尽情地发泄他的愤怒。
“混蛋!”他喊,“这儿的人待客不亚于喀里多尼亚人!他们只差吃人肉罢了!我才不奇怪呢,不过我要声明,我不会不反抗就让他们吃我!”“安静些,尼德·兰好朋友,安静些,”康塞尔平心静气地说,“没到时候,您用不着冒火。我们还没有被放在烤盘里呢!”(选自《海底两万里》)
( 1 )“我们一进去,上面狭小的盖板立即关上了”,这里的“我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阅读短文,按要求做。
两个小和尚的故事
两个小和尚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他们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到溪边挑水,不知不觉中,时间过了五年。
突然有一天,左边山上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山上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谁知第二天、第三天,还是没见到他下山挑水。一个月过去了,左边山上的和尚仍然不见踪影。右边山上的和尚终于按捺不住,他决定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等他来到左边山上的庙里,不禁大吃一惊,因为他的朋友竟在练习太极拳,而且精神特别好,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右边山上的和尚正在纳闷,练拳的和尚指着一口井笑着说:“这五年来,我每天练完功后,都会抽空儿挖这口井。________事情再多再忙,我________会坚持挖一点儿。一个月前井里终于冒出了清水,我也就不必再下山挑水了,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练习我喜欢的太极拳了。”右边山上的和尚听到这里,不住地点头。看来,他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 1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横线上。因为……所以…… | 虽然……但是…… |
如果……就…… | 就是……也…… |
________事情再多再忙,我________会坚持挖一点儿。
( 2 )这篇短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________①两个小和尚住在两座山上,他们同在一条溪上挑水吃。
②两个小和尚同在一条溪上挑水吃,其中一个和尚不来挑水了,他有水吃了。
③两个小和尚同在一条溪上挑水吃,其中一个和尚坚持五年抽空挖井,后来他不再下山挑水了。
要求:
①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句通顺,书写整洁。400字以上。
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