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六年级 > 期末考试

2024年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单选题(分值:10分)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B: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
C: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
D: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 )岁的爱丽丝在睡梦中开始了一段神奇美妙的冒险旅程。
A: 10岁
B: 6岁
鲁滨逊在荒岛上救了一个野人,给他起名叫( )
A: 星期二
B: 星期四
C: 星期五
D: 星期六
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寄语 祝福 记念 朝昔相处
B: 分享 记录 感激 依依不舍
C: 生崖 描红 座落 娓娓动听
D: 刊物 赫然 评价 迫不急待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忧郁 缺泛 流落 妻凉
B: 帐蓬 援救 寂莫 恐惧
C: 日厉 仪器 介意 处境
D: 隔绝 远眺 缘故 防御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现理解加横线的字,在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______ 或: ______ 于:______

______

②我们都好似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

五湖四海:______

“揪”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意思______,能组成词语______、______。
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指某事常常见到,不足为奇。______

②看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______

①不断地镂刻下去。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______

④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配对儿。______

回忆课文《桃花心木》内容填空

“我”又以为种树人太忙,原因是______。但“我”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我”看到他______。

三、 诗歌鉴赏(分值:20分)
阅读《游园不值》,完成练习。
( 1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题目中的“值”的意思是________,整个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
( 2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①“怜”的意思是________。

②诗人猜想“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是(________)。

A.主人没有在家

B.叩击柴门的声音太小,主人没听见

C.主人担心自己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

( 3 )①补充诗句。

________关不住,________出墙来。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

③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如果说前两句是在写冷清,那么这两句就是在写繁华

B.因为没有受到主人的接待,所以诗人想象出一片繁华自我宽慰

C.作者景中寓理,告诉人们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

D.诗人觉得虽然柴扉久不开,但是能领略到美景也不虚此行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1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的气氛。
( 2 )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_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 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 “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D: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 4 )“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类似的诗词句有:________,________。
四、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欣赏,回答问题。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罚。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 1 )写出近义词。

思忖________ 虔诚________

( 2 )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
( 3 )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所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 4 )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一枚硬币都磨的亮晶晶的”表明了什么?
( 5 )对小乞丐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处境?
( 6 )文章最后说“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是什么强烈冲击着多尔先生?“模糊”说明了什么?[查看原题]阅读理解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关;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 1 )在选文最后一段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走马灯 宫灯 各形各色的纸灯 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 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 2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 )?。

①吃团圆饭 ②放花炮 ③吃饺子 ④观花灯 ⑤逛庙会 ⑤吃元宵

( 3 )作者分别从数量、种类两方面来写“灯多”,突出灯数量多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描写处处悬灯结彩的热闹场景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________.
( 4 )用横线画出文中最能说明“有声有光”的句子。
( 5 )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积累,把下面的人物按其所属名著分类。

林冲 贾宝玉 诸葛亮 宋江 孙悟空 林黛玉 唐僧 吕布 鲁智深 曹操

《水浒传》:________《红楼梦》:________《三国演义》:________《西游记》:________

五、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题目:老师,再见!

在小学的生活中,一定有你难以忘记的老师。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请你给老师写一封信,向老师回忆诉说你们之间发生的一件事,借此向老师表达一定的情感。要求:内容丰富,描写细致,书信格式正确。字数在450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爱你很多多的不怕寂寞”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