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六年级 > 期末考试

2024年上海市民办盛大花园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单选题(分值:10分)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B: 柿子树上挂着许多成熟的大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
C: 绿色的小脑袋轻轻摇摆,东张西望,好像在观察新领地。
D: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下列词语中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gēng) 断(jiàn)
B: 境(chǔ) 防(xiè)
C: 苦(mèn) 空(xū)
D: 蚁(xué) 消(shì)
选词填空。( )

①( )过了一会,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②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一只可爱的小鸟( )落到我的肩上。

③看那表情,他( )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④虽然老师病了,但( )坚持给我们上课。


A: ①果然 ②居然 ③显然 ④仍然
B: ①居然 ②果然 ③显然 ④仍然
C: ①果然 ②显然 ③居然 ④仍然
D: ①果然 ②居然 ③仍然 ④显然
下列诗句不是表达送别之情的一句是( )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蜡烛
B: 朴素
C: 栖息
D: 诸候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其妙______A.名字;名称。B.说出;描述。C.名义。D.量词,用于人。

无故______A.缘故。B.缘分。C.沿着;顺着。D.边。

照样子,写词语。

白茫茫 ______ ______ ______

世世代代______ ______ ______

每一组词语都有两个错别字。圈出错别字,再在横线上改正。
( 1 )美妙 勇气 论流 墙根 主视 慢吞吞________
( 2 )海宾 猎人 睡觉 抖动 效外 急火火________
( 3 )汽笛 热列 翅榜 肥料 聪明 雾蒙蒙________
给带点的字或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 1 )引人入________ (________) ①赢,胜利。②超过.③优美的。
( 2 )万物________苏 (________) ①回去,返。②又,再。③重复,重叠。
( 3 )________ ________满目 (________) ①玉撞击的声音。②珠玉一类的东西。
三、 诗歌鉴赏(分值:20分)
阅读李清照另一首《如梦令》,完成练习。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1 )词是我国古诗歌的一种,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有不同的________,如“如梦令”、“渔歌子”。除此之外,你还知道的词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 2 )理解词语意思。

①依旧:________。

②知否:________。

③雨疏风骤:________。

( 3 )“海棠依旧”“绿肥红瘦”指的是同一事物吗?它们描写出了怎样不同的意境。
( 4 )通过想象,把这首词改写成一个故事。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练习。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1 )在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
( 2 )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为晒干;“昆黄华叶衰”中的“衰”可理解为衰败。
B: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
C: 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冬葵,百川,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
( 3 )劝说人们抓紧青少年时光,认真工作学习,有所作为时,常引用本诗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 4 )先描红练习一下,再选择这首诗中你喜欢的句子,用行书来写一写。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________

四、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李大钊是这样教育子女的

李大钊父母早逝,由祖父李如珍一手带大。祖父管教很严,不准他外出去看赌博,更不许他骂人、打架,否则就要受到种种处罚。如此严格的家教,对李大钊的影响很深。李大钊自己做父亲后,从祖父的家教中受到启发,同样对子女进行严格的教育。扫雪就是他教子实践中的一则小故事。

一年冬天,下了很大的雪。李大钊对他的儿女们说:“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要高兴的话,堆个大雪人也好。”孩子们的外祖母心疼孩子:“天这么冷,你还叫孩子们去扫雪,要是冻病了怎么办?”李大钊笑着说:“孩子应当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身体经常活动,也会增强抵抗力。呆在家里不动弹,就更怕冷了。”说完,他和孩子们拿了簸箕与扫帚,走到院子里。他一面扫雪,一面对孩子说:“将来谁也不能当寄生虫,谁要是不劳动,谁就没有饭吃!”孩子们边扫雪,边听父亲讲新奇的故事,一点儿也不觉得冷,反而越扫越有劲……

( 1 )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处罚——________ 严格——________ 新奇——________

( 2 )李大钊为什么孩子们去扫雪?而孩子们的外祖母为什么不让去呢?结果如何?
( 3 )从这则李大钊教子实践扫雪的小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查看原题]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水墨菱塘(节选)

吴建

故乡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侧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度 熬)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疏疏朗朗地,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
铺)满菱塘,把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楞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划 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起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洌洌的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幅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荡起水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满口生津,齿颊留芳……

( 1 )文中写到了________,它是指春末夏初梅子成熟的时间,我还能写出类似的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选出括号中合适的词语。

(度 熬)________过 (涨 铺)________满 (划 荡)________一只

( 3 )文中,作者为我们勾勒出了几幅画,我能给它们起个名字:________、________等。
( 4 )“散漫”一词用的是否合适?为什么说故乡的菱塘是散漫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5 )文章最后一段是作者的想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你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在小学的六年生活中,一定有许多让你特别难忘的事情。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些事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用《难忘的一件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容拟定题目,反映自己多姿多彩的小学生活。

要求:

①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句通顺,书写整洁。400字以上。

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的不舍得成了你的资本”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