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六年级 > 期末考试

2024年重庆市渝中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单选题(分值:10分)
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音节,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妈妈老是(mán)怨我,说我学习不够(tā)实。
B: 机器人的机(jiè)手臂居然能灵活地摘下一朵玫(ɡuì)花,真是不可思议!
《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是谁?( )
A: 卡罗尔
B: 叶圣陶
C: 安徒生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
B: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C: 我投了稿,是一篇很长的作文,题目叫“补考”。
D: 父亲鼓励我说: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易错]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间断 万向更新
B: 骆驼 心平气合
C: 奈何 追跟求源
D: 自傲 截然不同
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虚 叹息 停顿 晃动
B: 蚁穴 赤裸 休止 孤毒
C: 亲吻 惊皇 时光 挽回
D: 绽开 柔动 牵绊 耽误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您老有60岁了吧?”

文中划画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描写,从中你体会到老人______。

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hén cén)______ 俐(lín g lín)______

(wǎn miǎn)______ 潸(lín shān)______

(huí huái)______ 旋(zhuǎn zhuàn)______

鲁滨逊用近______年的时间造了一只独木船,还挖了一条______尺的运河,把船运到了半里外的小河里。

补充词语

天______海______ ______所未______

______而逃 鱼______而______

______手好______ ______不在乎

三、 诗歌鉴赏(分值:20分)
课内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1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卜算子”是___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__。
( 2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___。这句既写送________,又送__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_的留恋,对________的深情。
( 3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 4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___,把山比喻为________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_。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寒食

__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

( 1 )补全诗句。

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

( 2 )《寒食》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 3 )诗中最能体现春天景物特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短文,快乐做练习。

山乡的路

我一直生活在县城,乡村是个什么样,很少了解,记忆中仿佛只去过一次九里乡。九里乡的一切都使我感到新奇、有趣。就连那朴实的庄稼人踏出的路,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进山,我们便淹没在幽幽的绿林中了,辨不出东南西北,只有那脚下弯弯的、干净得发白的小路带着你我往前走。它像一条窄窄的带子飘绕在山中,两侧碧绿的野草似乎很懂规矩地让开了一条缝,让白带[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纪念白求恩(节选)

毛泽东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

五、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

写作练习。

作者站在铁索桥上,想到红军飞夺泸定桥。我们参观一处遗迹的时候,也要把它的过去和今天联系起来。你参观了哪些古迹、遗迹,你有什么感想?把它写下来,和同学交流。3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幼稚、诠释了我们的青春”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