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六年级 > 期末考试

2024年滕州市级索镇中心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单选题(分值:10分)
下列句子中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连续)搬到岸上。
B: 阴雨连绵的坏天气(持续)了半个月,叫人实在难受。
C: 最近,我(连续)看了几场足球赛。
D: 我们虽然在市运动会上取得了冠军,但是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在省赛中冲入前三名。
大公羊对尼尔斯说要当心岛上的裂缝,它们把岛上最大的裂缝称为( )
A: 山洞
B: 窑洞
C: 地狱洞
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B: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C: 还没有放学,我已经饿得前胸贴到了后背上。
D: 考试得了第一名,放学后我一路小跑回家向妈妈报喜。
选择划线字正确的一项。
( 1 )使弈秋二人弈。( )
A: 教导
B: 诱使
( 2 )虽与之学。( )
A: 都
B: 在一起
( 3 )……人近。( )
A: 离
B: 减掉,除掉
( 4 )孔子不能也。( )
A: 判断
B: 一定
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文坛可谓是异彩纷呈,涌现了许多文学大师,请选出这些大师与国籍对应正确的一组:( )
A: 法国的左拉、莫泊桑,
B: 英国的哈代、契诃夫
C: 美国的马克?吐温、雨果。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读拼音,写词语。

习guàn______ 花pǔ______ yán______酸 花ruǐ______

sōu______集 qiū yǐn______ 出bǎn______ jiē______段

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战友 ______的时刻

______的夜空 ______的战斗

写出反义词

热闹—______ 和睦相处—______ 隆重—______

写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 1 )父亲把表打开了,我问:“为什么它蒙着一层玻璃呢?”“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说。________
( 2 )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________
( 3 )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________
三、 诗歌鉴赏(分值:20分)
阅读《春雪》,感受韩愈笔下不同的景。

春 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1 )“芳华”在诗句中指的是( )。
A: 草色
B: 鲜花
( 2 )“都”和“惊”分别写出了诗人内心的________和________之情。

A.失望 B.焦急 C.欣喜 D.遗憾

( 3 )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描绘的景象。
( 4 )这首诗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字体会出来的,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 5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1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的气氛。
( 2 )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_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
四、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玉兰花的记忆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jiǎo jiàn)。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中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荫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那时我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 )不认识的人,( )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情趣无限!

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夏天的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动,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miáo shù)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 1 )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jiǎo jué)________ 露(zhān zhàn)________

( 2 )根据拼音写词语。
( 3 )第6自然段中括号里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填序号)
A: 只要….就…
B: 即使……也
C: 无论……都…
( 4 )下列对第2~3自然段写父亲摘花的过程所表现的性格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 慷慨大方
B: 助人为乐
C: 热爱劳动
( 5 )文章第4自然段中的“再三叮咛”除了表现________外,还表现了________。
( 6 )文章第6自然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结合这段文字写出“魅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 7 )第7自然段中父亲给母亲插花这一细节令“我”深深感动的原因是( )。(填序号)
A: 父亲的这一举动反映了他与母亲间的温柔恩爱。
B: 父亲的这一举动表现了他的童心未泯。
C: 父亲的这一举动说明了他非常爱惜玉兰花,不舍得丢弃。
( 8 )第9自然段中下划线的“这”指代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 9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父亲带给“我”的“启示”。[查看原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淌在诗词里的美(节选)

唐诗宋词膛过历史的长河,在悠久里发酵,透出的是股股醇香。诗歌美在音律,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在古人浓淡交杂的墨色里,组成一曲曲完美的魂殇。

花是迁客骚人偏爱的主题。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花开富贵,有人赞叹,也有人贬低。但那“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惊心动魄却是从远古走来的。不管评价如何,牡丹依旧肆情盛开。开在诗人笔尖的还有坚贞的梅花,梅枝九曲十八弯,遂又有幽梅一说。“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吸引家禽的是那道劲枝干里透出的美,切莫细嗅,那美会醉人。若要细数那诗词里的花魂,该是三天三夜也难尽一二。

在诗歌里的山水是美的。潭面无风是镜,也是静。任一轮清月在水里映出倩影,缓缓地躺在河床之上。月亮该是累了吧,既要与李白饮酒,又要照亮归人的前程。“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一青一碧,尽现了山水本色。我曾感叹山水之美被尽数埋在诗里了。曾鲜活在诗人记忆里的山水之美,现世难寻。但若煮一杯清酒,捧着诗集,任嘴唇感受酒洌,任思想品味诗词里的古朴气息,在这灯红酒绿之中仍是能寻得一片思想的净土。

我愿用我半世的浮华,换取这一页诗章。

细听风盘旋在时空的入口,提笔写下诗人的细语呢喃,那是倾诉,诉说着一曲一曲的美。

自从我提起了笔,我就明白了我所肩负的使命,我会写出那些淌在诗词里的美,不让她在时间里消散,纵使笔断、纸绝……

( 1 )写过梅花的“迁客骚人”有(列举一个即可)________。
( 2 )【日积月累】根据要求写诗句。

①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想到了刘禹锡《望洞庭》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

②飞花令。在下列句子中填入合适的“花”。

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________相映红。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________出墙来。

C.________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D.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________扑鼻香。

E.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________别样红。

( 3 )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诗词对山水的描写非常富于想象,让人感受到鲜活、灵性的美。
B: 写山水的诗词太多了,多得都可以把真实的山水埋起来了。
C: 如今环境大不如从前,诗词中描写的那些山水之美已很难寻觅了。
( 4 )说说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相信你一定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你或许读过很多古今中外的名著。哪一本给你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本书写故事梗概,注意做到故事完整、脉络清楚、语言精练,表达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