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
2、[查看原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爸爸虽然很胖,但是行动很麻利。 B: 因为他迟到了10分钟,但是他错过了这趟公交车。 C: 天边偶尔飘过淡淡的白云,犹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D: 我们每个同学在今天的考试中都要发扬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
3、[查看原题] 给下面诗句中的加下划线的字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 1 )春光懒困倚微风( ) A: 懒惰,困难 B: 疲倦困怠 ( 2 )天街小雨润如酥( ) A: 天上的街市 B: 京城街道 ( 3 )最是一年春好处 ( ) A: 时 B: 到处,处处 |
4、[查看原题] 下面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学弈(yì) 鸿鹄(hú) 盘盂(yū) B: 沧凉(cāng) 钵子(bō) 蝈蝈(guō) C: 蛰伤(zhē) 蝎子(xiē) 华罗庚(huà) D: 俱学(jù) 孰为汝(rǔ) 清脆(cui) |
5、[查看原题] 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面对严峻的形势,父亲拒绝离开北京。 B: 他正在试验室里搞侧量,请不要去打扰他。 |
1、[查看原题] 给多音字组词。 喝:hè______ hē______ 露:lù______ lòu______ | ||||
2、[查看原题] 量词填空 一______白瓷碗 一______阳光 一______墙 一______被褥 一______暖流 一______圆月 一______篝火 一______节目 | ||||
3、[查看原题] 读拼音,写词语。
| ||||
4、[查看原题] 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歌声 ______的容貌 ______的舞姿 ______的江水 |
1、[查看原题] 把诗句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对最后两句的理解。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______。 ______,万物生光辉。 ______,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______? 少壮不努力,______! 我对最后两句的理解:______ |
2、[查看原题] 课外阅读(一)。 清明 [唐]杜牧 清明①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②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③。 【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 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 1 )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①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 ②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____ ③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__ ④牧童遥指杏花村。________ ( 2 )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_,天气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3 )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 4 )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 |
难忘的启蒙
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祖国,要勤勉,要做一个正直的、诚实的人。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我的启蒙学堂叫竺西小学,它坐落在一个江南小镇。我还依稀记得那狭窄的天井,晦暗的教室和没有座位、只有一个石砌的小“舞台”的礼堂……记得在这个礼堂里我们有过的永生难忘的集会。
那大概是1942年,沦陷时期的艰难岁月,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们曾组织全校的学生在这里举行过多次抗日讲演比赛。我也登过台,讲演稿是级任老师冯先生帮我写的。
学校离日本兵的炮楼很近,只二百来米。讲演比赛时,专门有人在校门口放哨,见到日本兵或翻译官经过,就跑进来报告,讲演随即暂时停止,大家一起唱歌。
那时我还小,不大懂得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后来,当我知道日本侵略者是怎样残忍地虐杀中国的爱国者的时候,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我虚岁六岁就上学了,年纪小,上课时总是很规矩地坐在前排,老师们都很喜欢我。他们说过不少表扬我的话,这些我已经淡忘了;可我还是免不了受到批评乃至惩戒,这方面的情景我倒是至今未曾忘却。
在班上,作文和写字算是我的“强项”了,然而就是在这两门课上,我也受到过申斥。有一次作文,题目是“记秋游”。在文章的开头,我说:“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几个同学在西街外的草场上玩,忽然闻到一阵桂花香,我们就一起到棠下村摘桂花去了。”陈先生阅后在末尾批了“嗅觉特长”四个字。我不明白这批语的含义,就去问。先生板着面孔对我说:“棠下离这儿有三里路,那里的桂花香你们也闻得见,难道鼻子有这么长吗?”这话有点儿刺伤我,不过我还是感到羞愧,因为我确实没有闻到桂花香,开头那几句是凭想象编造出来的。有一次上大字课,老师在发本子时把我叫到讲台前,严肃地对我说:“你这次的成绩是丙,丙就是及格了,可对你来说,这是不及格,因为你本该得甲的。以后再这样,就要打手心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这样说我,我感到有点儿难堪,不过我心里还是服气的,因为那节大字课的前半堂我净和同座的同学说悄悄话了,字确实写得很不用心。
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对一门课,老师们的态度特别宽容,那就是翻译官上的日语。即使逃课,老师们也是不管的。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年,我到北京参加了工作。从那以后,漫长的岁月过去了,经历的事情许多也已淡忘,而少年时代生活的情景,启蒙老师们的音容笑貌,还不时地在我的记忆中浮现,引起我的思念和遐想。
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我也走上了我的启蒙老师们走过的路,成了一名教师。当我站在讲坛上向年轻人宣讲自己所崇奉的信念的时候,我会想起我的启蒙老师们。我由此想到,老师们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付出的一切不会是徒劳的。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 1 )启蒙老师们给了“我”什么启蒙教育?( )五月的槐乡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冈冈,好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桌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劈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跨 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浓白……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 侵
开头:“嘀嗒嘀嗒……”床前的小闹钟不紧不慢地走着,我在床上翻来覆去,躺了很长的时间,还是睡不着……
提示:“我”为什么睡不着?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用上面的开头续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要考虑好中心,注意语句连贯通顺,把事情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班级名和姓名,不少于400字,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