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对《十五望月夜》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沉浸在洁美的意境之中。 B: “冷露无声湿桂花”会让我们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明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C: 后两句的弦外之音是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 |
2、[查看原题] 课文《凡卡》的结尾,写凡卡做美梦,是为了说明( ) A: 凡卡寄出信后非常高兴。B: 凡卡十分想念他的爷爷。 C: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凡卡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只能是个梦,永远不能实现。 |
3、[查看原题] 尼尔斯看到的那个海底城市要多少年才能从海底浮上地面一次?( ) A: 100年 B: 1000年 C: 50年 |
4、[查看原题] 小红想选择一条名言警句来警醒自己努力学习。下面列出的名言警句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5、[查看原题]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 1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________,思________而射之。 ( 2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他这么说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改变它,改变它,就会使事物更加通达,通达才能使事物长久地发展下去,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新”的思想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只有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日日更新,才能有新的进步,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查看原题]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玉______冰______ ______不______待 数世______ ______不息 含______待放 ______年不败 |
2、[查看原题] 多音字组词。 挣 zhēnɡ______ zhènɡ______ 喝 hē______ hè______ |
3、[查看原题] 本文以玛琪和托米的对话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以人物对话来推动故事的发展。从对话中体会人物特点。 托米______ 玛琪______ A.乖巧、缺乏主见。B.愿意探索未知,知识面广、颇有主见。 |
4、[查看原题] 写出近义词 惊恐—______ 恶劣—______ 扼杀—______ |
1、[查看原题] 阅读《春雪》,感受韩愈笔下不同的景。 春 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1 )“芳华”在诗句中指的是( )。A: 草色 B: 鲜花 ( 2 )“都”和“惊”分别写出了诗人内心的________和________之情。 A.失望 B.焦急 C.欣喜 D.遗憾 ( 3 )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描绘的景象。( 4 )这首诗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字体会出来的,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 5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
2、[查看原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1 )读划横线的句子,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词人游蕲水________(填地名)时所作。( 2 )对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七字既点出了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 B: 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 C: “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沉郁、悲凉的羁旅之情。 D: 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 ( 3 )“________”这几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词人苏轼不服老、乐观奋发的精神。 |
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查看原题]
阅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选段,回答问题。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 1 )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温暖 ________ 舒服________ 明亮 ________
( 2 )短文中的“终于”一词含有丰富的内容,请你用一段话,写出它蕴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