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夸张) B: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设问) C: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 D: 谁道人生无再少?(反问) |
2、[查看原题] 下面句子中,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语文课上,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B: 遇到再大的因难,你也不能垂头丧气 , 要相信自己能战胜困难。 C: 小明因为考试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得意扬扬地进了考场 D: 学生学习成绩差,家长要耐心辅导,打骂是无济于事的。 |
3、[查看原题] “畈”是形声字,它的读音与( )相同或相近。 A: 畋 B: 颀 C: 雷 D: 贩 |
4、[查看原题] 表现诗人在困难和打击面前毫不动摇的诗句是( )。 A: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B: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5、[查看原题] 依次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人四个分句,最恰当的项是( )。 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 ;夏日听雨,雨声渐沥, △ ;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酒 A: ③④②①B: ③①④② C: ④③①② D: ④②③① |
1、[查看原题] 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 各形各色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
2、[查看原题] 查字典填空。 “腻”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腻”的解释主要有:①食物中油脂过多;②润泽细致;③腻烦,厌烦;④污垢。在“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中,“腻”字选第______种解释;用第②种解释,“腻”可组词为______。 | ||||||||||||||||||||||||
3、[查看原题] 给多音字组词 藏zàng______ cáng ______ 哄hōng______ hǒng ______ | ||||||||||||||||||||||||
4、[查看原题] 看拼音写汉字。
|
1、[查看原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1 )解释划线字词。咬:________ 坚劲:________ 任:________ ( 2 )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 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4 )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
2、[查看原题] 快乐读书吧。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①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②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③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④那:为何。 ( 1 )诗中所写的九月九日是________节,在这一天,要举行的活动是________。( 2 )《蜀中九日》一诗中,对仗工整,点明了时间和地点的两句诗是:________。 ( 3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情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课外阅读。
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没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树绿了。”
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给春天的大地万紫千红。”
( 1 )小鸟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 2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瞧________ 争论________
[查看原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逐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 1 )填空。①“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________。
②“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________。
( 2 )短文说“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莱特兄弟的科学幻想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