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六年级 > 期末考试

2024年青岛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单选题(分值:10分)
下列不属于第十四章中和汤姆踏上杰克逊岛体验海盗生活的人是( )
A: 哈克贝利
B: 乔●哈波
C: 贝琪●撒切尔
下列各组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历 天涯海角 痕(jì) 养(juàn)
B: 帐蓬 与世隔绝
给带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1 )身( )
A: 容纳、包容
B: 宽容
C: 准许
D: 形貌
( 2 )忘( )
A: 稀薄
B: 不浓不闲
C: 浅
D: 冷淡
E: 营业部旺盛
( 3 )险( )
A: 向外透往上升
B: 不顾
C: 冒失
D: 冒充

与“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所描写的是同一个节日的诗句是( )

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D: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栖息
B: 中廷
C: 寒鸦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给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境(chù chǔ)______ 断(jiān jiàn)______ 外(fèn fēn)______ 时(zàn zhàn)______

(jìng jìn) ______ 瘦(xuē xiāo)______ 徘(huí huái)______ 参(yù yǔ)______

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chén cén)______ 俐(lín g lín)______

(wǎn miǎn)______ 潸(lín shān)______

(huí huái)______ 旋(zhuǎn zhuàn)______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 1 )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他又累又饿,心里想: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

第一句话是对荒岛的________的描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四字词语来形容它。第二句话是关于人物的________描写,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鲁滨逊________的心情。

( 2 )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结合句中的划线词,谈谈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个这样的老师》的作者是美国作家______回忆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讲的是______老师在“我们”第一节科学课上,给“我们”讲了一种叫______的动物。第二天测验,每一个同学的试卷都______。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不及格的原因,并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逐渐地“我们”在他的课上学会了探索,学会了“______”的学习方法。

三、 诗歌鉴赏(分值:20分)
读古诗,完成练习。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 1 )梅花是坚贞高洁的象征,古人赞美梅花的诗很多,我知道《墨梅》是________代诗人兼画家________所作。
( 2 )《墨梅》诗中,直接描写墨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赞美梅花品德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朵朵花开淡墨痕”写出了墨梅的________,诗句意思是________;“只流清气满乾坤”写出了墨梅的________,诗句意思是________。
( 3 )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的写法,通过写墨梅________特点,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高尚情操。
( 4 )我知道诗人王冕酷爱梅花,工于画梅,常以梅花自比。除了《墨梅》这首诗我还记得以前学过的他写的另一首赞美梅花的诗——《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诗句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对最后两句的理解。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______。

______,万物生光辉。

______,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______?

少壮不努力,______!

我对最后两句的理解:______

四、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

课外阅读

绿手指

  美国某小镇有一位“绿手指”。千万别以为她是个妖怪或有什么特异功能,这是当地人对好园丁老奶奶的称谓。

  一天,老奶奶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购买纯白金盏花。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绿色,白色的?不可思议。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她对八个儿女讲了,他们一致反对。大家说:“你根本不懂得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完成呢?”

  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金黄的。老奶奶从中挑选一朵颜色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第二年把它们种下去。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浅淡的种子栽

  种……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怀疑,一直坚持。儿女远走了,丈夫去世了,生活中发生了很多的事,老奶奶处理完这些事之后,依然满怀信心地栽种金盏花……

  二十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奇特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也不是很像白色,而是如银似雪的纯白。

  她把一百粒种子寄给了那家二十年前悬赏的机构,她甚至不知道那则启事还是否有效,不知道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他们要用那些种子验证。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给老奶奶说:“我们看到了你的花,它是雪白的。因为年代久远,资金不再兑现,您还有什么要求吗?”

  “我只想问你们还要黑色的金盏花吗?”老奶奶对着听筒小声说,“我能种出来。”

  黑色的金盏花至今没开放,因为老奶奶去世了。

但愿你我还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 1 )“你根本不懂得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完成呢?”把这个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

( 2 )对文中的两个“绿手指”,你是怎样理解的?请联系上下文,作出回答。

  ①美国某小镇有一位“绿手指”。

  这一句中“绿手指”是指

  ②但愿你我还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这一句中“绿手指”是指。

[查看原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减少“低头族”,降低近视率

①每次乘坐公共交通时,总要感慨:年轻的“低头族”真是越来越多了。如今,无论是在公交上还是商场里,随处可见手中捧着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看得入迷的孩子。

②在青少年近视率高发的背景下,保护好孩子的眼睛任重而道远。世卫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的“近视大军”目前已达6亿,其中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③在造成近视的多种原因当中,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所造成的伤害实在不容小觑。电子产品中所含的短波蓝光可以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若是长时间接触,很有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造成近视。尤其对于儿童来说,眼睛还处于发育阶段,受到蓝光的影响会更为严重。

④数字化时代,无论是学习辅导还是课后娱乐,电子产品的确已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完全不接触当然矫枉过正。因此,如何引导孩子有保护、有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是考验家长和老师教育智慧的一道“必答题”。

⑤从学习辅导的角度来说,当前,不少学校教师使用一些App来给学生布置作业,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客观上增加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是否可以适当减少电子作业所占比例而向纸质作业倾斜?

⑥去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国6岁儿童近视率要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方案》明确,学校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

⑦从课后娱乐的角度来说,真实世界里的广阔天地远比手机、电脑里的游戏、影视剧更有趣。何不引导孩子走出家门、更多地拥抱大自然,多上几堂多姿多彩的户外实践课呢?与此同时,父母也可以暂时从繁忙的工作中抽离,拿出更多时间参与孩子成长,一举两得。

⑧对孩子来说,电子产品要看、要用,但要用之有道、用之有度。使用初衷是为了帮助孩子成长、学习,若是最后反而伤了眼睛,变成消遣时间的“玩具”,那就得不偿失了。

( 1 )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矫枉过正”在第④段中指( )。
A: 过于端正
B: 完全不接触电子产品是过分地纠正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现象
C: 指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
D: 完全不接触电子产品是恰到好处的
( 2 )“对孩子来说,电子产品要看、要用,但要用之有道、用之有度。”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数字化时代,孩子无论是学习辅导还是课后娱乐都要用电子产品
B: 为了降低近视率,减少“低头族”,应该让孩子完全不要接触电子产品
C: 孩子应该有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不能把电子产品变成消遣时间的“玩具”
D: 电子产品资源丰富,利于孩子学习成长,应该多使用,否则会被社会淘汰掉
( 3 )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 4 )邻居家的父母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带小孩,经常把手机给他家四岁的孩子玩,觉得孩子没闹就行。请你结合文本,说说不合理在哪里,并给他们提些建议。
五、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习作。

⑴心里想去的地方,穿着朴素的鞋就可以到达。你心之所向的理想是什么?请以“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为题写一篇习作,展示你为理想奋斗的过程。

⑵每个人的记忆中,总有一段光,常常萦绕在心头,请以“那一段时光”为题,根据自身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主题明确并符合题目要求; ②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③不少于4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独家记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