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六年级 > 期末考试

2024年潍坊市奎文区胜利东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单选题(分值:10分)
《骑鹅旅行记》是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它的作者是( )
A: [丹麦]安徒生
B: [德国]格林兄弟
C: [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
《两小儿辩日》这则故事说明的道理是( )
A: 世界是复杂的,有许多现象人们是无法解释的
B: 孔子的知识也是非常有限的
C: 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何当”的“当”字,下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dāng
B: dàng
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 “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 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 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B: 柿子树上挂着许多成熟的大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
C: 绿色的小脑袋轻轻摇摆,东张西望,好像在观察新领地。
D: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给加下划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_(fèi quán) 盲人______(wánɡ mánɡ)

______(mì bì) 蝎子______(xiē jiē)

写出近义词

奇怪—______ 轻易—______ 纷乱—______

恐怖—______ 会意—______

字义理解和运用。

“章”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诗歌文辞的段落;②佩带在身上的标志。第①种解释可组“章”在古诗文中还有特别的含义,词为______;第②种解释可组词为 ______。“终日不成章”中“章”的意思是______。

根据内容连线,并按要求作答

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 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 花木成畦手自栽

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 青春作伴好还乡

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 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人喜欢咏物言志,如唐代诗人李贺在《马诗》中写“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三、 诗歌鉴赏(分值:20分)
阅读苏轼的《蝶恋花·春景》,回答问题。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①褪:脱去。②柳绵:即柳絮。③多情:这里代指墙外的行人。④无情:这里

代指墙内的佳人。

( 1 )这首词的上阕描摹了________、________的暮春之景,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 2 )春天将逝,但美景未必难觅,一句“________”寄托了作者追寻美好事物的旷达之情。
( 3 )下阕集中反映了作者不被理解的惆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4 )赏析词中“绕”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1 )解释重点字词。

咬:________ 坚劲:________ 任:________

( 2 )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 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 4 )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四、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

阅读短文并完成下列各题。

霍金———轮椅上的勇士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一次,霍金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点儿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指头。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

( 1 )多音字组词。

挑tiǎo________ 划huá________ 缝féng________

tiāo________ huà________ fèng________

( 2 )短文第3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

( 3 )“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这句话中,“站”字为什么加引号?

( 4 )短文通过哪些事例来说明霍金是挑战命运的勇士?

[查看原题]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心里的天鹅

①给孩子读童话故事《丑小鸭》时,才知道天鹅是会飞的,而且是候鸟,可以飞越半个

地球。

②“那,现在的天鹅怎么不会飞呢?”孩子问我。我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饲养天鹅的

方法》,才知道事实的真相。欧洲中古世纪的贵族,因为喜欢天鹅的姿态,认为天鹅是鸟类中的贵族,于是就想把天鹅养在自己的庄园,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品位。于是,他们捉到天鹅以后,用三个方法来使天鹅不能飞翔。一是把天鹅双翼的羽毛剪掉一边,使天鹅失去平衡.不能飞翔。二是绑住天鹅的翅膀,使它无法张开翅膀而不能起飞。三是由于天鹅起飞需要很大的湖泊助跑,如果缩短池塘的距离,天鹅失去足够的助跑距离,就飞不起来了。前面的两种方法过于残忍,又会伤害天鹅优美的姿态,所以就普遍地使用第三种方法,久而久之,天鹅就失去起飞的能力,甚至忘记自己也会飞翔了。那些能飞越大山大海的天鹅就成为贵族的宠物了。

③有一次,袁到瑞士旅行,在卢桑的湖里,看到一大群的天鹅,游到木桥边向游客乞讨食物,我的心中充满感慨,这些在湖边乞食的天鹅,可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经能自由地飞翔吗?古书里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思是说:“像燕子麻雀这种小乌,怎么能了解天鹅飞行的壮志呢?”这句话成为一种讽刺,因为燕子和麻雀依然在天空飞翔,天鹅却由于人类的私心,变成不能飞翔的乌了。

④我一直深信人的心里也有一只天鹅,可以任思想和创造力无边地飞翔,许多人受到欲望的捆绑,或在生活中被剪去飞行的双翼,或由于助跑的湖泊太小,久而久之,失去思想和创造的能力,也就失去自由和向往天空的心了。

⑤自由地飞翔于天空,乃是一只鸟的天赋,不管是天鹅、孔雀还是燕子、麻雀。拥有

思想的自由和无边的创造力,乃是一个人灵性的天赋,不管是圣人还是凡夫俗子,可惜许

多人被情欲所催迫,失去了灵台的清明了。

⑥我想到日本的禅宗之祖道元禅师曾写过一首悟道诗:

⑦空阔透天,乌飞如乌。水清澈地,鱼行似鱼。

⑧天空多么开阔透明呀!鸟飞得像鸟一样。水是多么清澈见底呀!鱼游得像鱼一样。这看起来简单的世界,其实隐藏着多么幸福的禅心呀!鸟飞得像鸟,有鸟的尊严;鱼游得像鱼,有鱼的尊严;人活得像人,有人的尊严,这是文明世界最基本的格局了。

⑨我喜欢天鹅那优美的线条和仪态,但我不希望天鹅被养在池塘里,我希望天鹅能张开翅膀,从我们的头上飞过,使我们可以望向广大的天空。

⑩古代的中国人认为看到天鹅从远方飞来(有鸿鹄飞至),生命里必然有好事发生,

现代的人已经没有这种好事了!

( 1 )下列不属于欧洲中古世纪的贵族们为让天鹅不能飞翔而采取的方法的是( )。
A: 绑住天鹅的翅膀
B: 剪去天鹅一侧的翅膀羽毛
C: 缩短池塘的距离
D: 把天鹅养在自己的庄园里
( 2 )对短文第②段内容的理解,说法最准确的是( )。
A: 小孩问现在的天鹅怎么不会飞
B: 贵族们捉到天鹅后,用三个方法来使天鹅不能飞翔
C: 贵族们普遍使用第三种方法使天鹅不能飞翔,久而久之,天鹅失去起飞的能力
D: “我”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饲养天鹅的方法》,才知道天鹅失去飞行能力的真相
( 3 )对“心里的天鹅”的理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内心本有着自由的思想和无穷的创造力,就像天鹅本有着自由飞翔的能力一样
B: “我”喜欢天鹅那优美的线条和仪态,在阅读《饲养天鹅的方法》之后,“我”觉得自己 可以饲养出心目中的飞翔的天鹅
C: 正如天鹅丧失了飞翔的能力一样,人们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束缚,最终丧失了自 己的思想和创造力
D: 这里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表面看是写天鹅的遭遇,实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 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 4 )文中加粗的“事实的真相”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 5 )文中写到了道元禅师的诗,请说说引用这首诗有什么作用。
五、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习作乐园。

写一个科幻故事,将我们头脑中的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放飞你想象,让你的故事把读者带进一个神奇的科幻世界。题目自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天师钟馗”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