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他的无理取闹,大家早已经司空见惯。 B: 善于追根求源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 C: 这种情况的发生无独有偶 , 史无前例。 D: 科研工作者普遍具有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 |
2、[查看原题] 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 A: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理解、同情和尊敬。B: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同情和怜悯。 |
3、[查看原题]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水源 援救 恐具 望远镜 B: 栅栏 介意 凄凉 焉知非福 C: 书藉 隔绝 袭击 不可思议 D: 寂莫 覆盖 贷款 无可挑剔 |
4、[查看原题] 王后请爱丽丝参加的槌球比赛,槌球棒是活火烈鸟,槌球则是( ) A: 活刺猬 B: 红鹤 C: 豪猪 |
5、[查看原题] 给加下划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 1 )京口瓜洲一水间( ) A: 珠江 B: 长江 C: 大运河 ( 2 )钟山只隔数重山( ) A: 几层 B: 几座 C: 很多座 ( 3 )但爱鲈鱼美( ) A: 只 B: 但是 C: 可是 |
1、[查看原题] 选词填空。 珍藏 埋藏 隐藏 ( 1 )他们________的地方被暴露了。( 2 )历史博物馆________着许多古代文物。 ( 3 )这片土地下________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
2、[查看原题]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绝:①断绝;②极、最;③独一无二,没有可比的;④走不通。 ( 1 )爸爸拒绝了我看表的请求。________( 2 )齐白石的画真绝。________ ( 3 )绝路逢生。________ ( 4 )绝大多数学生爱学习。________ |
3、[查看原题] 写出近义词。 启发—______ 姿态—______ 本质—______ |
4、[查看原题] 仔细阅读课文,连线。 故事的起因______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故事的经过______ 白骨精被打死 故事的结果______ 白骨精要吃唐僧肉 唐僧______ 贪婪狡诈、诡计多端 白骨精______ 善良、迂腐 孙悟空______ 坚定、机智勇敢 |
1、[查看原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1 )解释划线字词。咬:________ 坚劲:________ 任:________ ( 2 )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 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4 )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
2、[查看原题] 课内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1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卜算子”是___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__。( 2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___。这句既写送________,又送__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_的留恋,对________的深情。 ( 3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 4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___,把山比喻为________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_。 |
中秋节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②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③天渐渐黑下来。牛和羊都陆续从田间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漫长的秋收时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农活一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象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④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移动。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冒出来。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还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⑤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中秋是乡村的“美食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到的美味!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时绝不会是这么丰盛的。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齐了。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地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头大嚼,一饱口福。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喝酒的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得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肉的香味儿。
⑥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有个捣蛋包乘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个乱七八糟。
⑦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凉风习习,寒蛩(qióng)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⑧月色如水,村口张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尝。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糖,黄色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孩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孩子们有心无心地听着,分得一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老人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一生的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
⑨夜已深沉,月儿更明。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
( 1 )选文主要写了中秋夜哪四个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竟、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题目:读《老人与海》有感
要求:读了上题中《老人与海(节选)》后,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想吧!请联系具体事例写一写你读了《老人与海(节选)》后的感受,注意语句要通顺,字数5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