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六年级 > 期末考试

2024年珠海市香华实验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单选题(分值:10分)
对下面的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


A: 鱼钩闪烁着的“金色光芒”,象征着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B: 表达了同志们对老班长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C: “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深化了主题。
D: 鱼钩虽然生锈了,但在阳光的照射下还是发出了金色光芒。

"他终于想到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这句话的破折号表示( )。
A: 意思转折
B: 声音延长
C: 意思递进
D: 进一步解释说明
爱丽丝为什么会去追兔子?( )
A: 她不想睡着
B: 她听到兔子说话
C: 她看到兔子拿出一块怀表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______

A: 野马脱(jiāng) 吞(shì) 浆(qóng) 青面牙(liáo)
B: 优游哉(zāi) 招(lái) 随心所(yù) 毫无意(juàn)
C: 堂大笑(hōng) 结(hù) 行善德(jī) 雪高原 (yù)
D: 响旷野(chè) 婀(nuó) 赞叹不 (yǐ) 一鼓一(bá)
下列各项中的“于”与“重于泰山”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于是
B: 有利于人民
C: 霜叶红于二月花
D: 出于自愿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鱼汤 ______的草地 ______的声音 ______的脸

______的情绪 ______的毅力 ______的手 ______的光芒

选择恰当的音节和字、词。

①亮光落在墙上,那儿______(忽然、果然、猛然)变______(的、地、得)像薄______(báo bó)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

②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玻璃窗上______(应、映)出______(蜡、腊)烛______(的、地、得)模______(mō mó)糊的影子。

③凡卡______(代、带、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______(pī pēi),只穿______(这、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④她在一______(坐、座)房子的墙______(脚、角)里坐下来,想______(买、卖)掉火柴。

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山谷

谜底

摘下

脑袋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______的操场 ______的教室 ______的同学

______的老师 ______的课本 ______的画卷

三、 诗歌鉴赏(分值:20分)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1 )解释词语。

但使:________

( 2 )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 3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课内阅读。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1 )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
( 2 )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 3 )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
( 4 )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
四、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克镭

[美国]迪克·格莱格利

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里见到了镭的发现者。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镭问世已经18年了,它当初的身价曾高达每克75万金法郎。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拥有这项专利,眼前这位夫人早就富甲一方了。

但事实上,居里夫妇18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权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为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麦隆内夫人困惑不解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有,一克镭,以便继续我的研究。可18年后的今天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太贵了。”

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麦隆内夫人感到惊讶。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困顿至此!她立即飞回美国,打听到一克镭在美国当时的市价是10万美元,便先找了10个女百万富翁,以为她们肯定会解囊相助,万万没想到都碰了壁。这使麦隆内夫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金钱的需求,更是一场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教育。于是,她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最终获得成功。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的一克镭赠予居里夫人。

数年之后,当居里夫人想在自己的祖国波兰首都华沙建造一个镭研究院,用于治疗癌症的时候,美国公众再次向她捐赠了一克镭。

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居里夫人在后来的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人。”

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三克镭,她把研究出的第一克镭给了科学,公众则把第二克镭和第三克镭赠给了她。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以及由此唤起的公众对科学的理解。

( 1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拥有这项专利,眼前这位夫人早就富甲一方了。”这里的“此”是指________;“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困顿至此!”这里的“此”是指________;使居里夫人“困顿至此”的原因是________。

( 2 )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以及由此唤起的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从课文的哪些内容你体会到科学家伟大的人格?)

②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人。(举例说说你对这两种人的认识。你觉得居里夫人是哪一种人?你更愿意做哪一种人?为什么?)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穆老师的眼睛

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哪。

语文课上,我想起书桌里那块漂亮的新橡皮,手痒痒了,不知不觉地伸进去,想要摸一摸。正巧被穆老师看见了,她的眼睛好像在暗示:“你怎么做小动作啦!”我的手马上不痒了,赶紧缩回来,认真听老师讲课。

有一次,穆老师在大礼堂给我们讲《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有三百多位老师来听课。穆老师提问:“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我马上把手举得高高的。穆老师叫我回答。我站起来,只见那么多老师看着我,心怦怦直跳,回答的声音很轻。穆老师的眼睛马上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似乎在说:“说得对,就是声音再响亮点儿!”我看看穆老师的眼睛,胆子大了,声音也响亮了。这时,穆老师的眼睛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好像在说:“讲得好!”

记得有一回,我生病住院了,过了一个多星期才上学。上课时,穆老师不时用眼睛看看我,仿佛对我说:“吃得消吗?”我的病刚刚好,精神还不太足,但一看到穆老师的眼睛,精神就提起来了。

下课后,穆老师和我们一起玩的时候,她的眼睛也会说话。一次,我们玩“老鹰捉小鸡”。穆老师当“老鹰”。她一下子跑到东,一下子跑到西,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在提醒我们:“哎——当心!我要捉住你们啦!”真糟糕!末尾的一只“小鸡”跑得太慢,被捉住了。这时候,穆老师的眼睛笑得弯弯的,似乎在说:“哈哈,这回可让我捉住了!”

( 1 )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似乎—________ 洪亮—________

激励—________ 赞扬—________

( 2 )给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精神:①活力;精力。②活跃;有生气。③人的意志、品质。④英俊;相貌、身材好。

A我的病刚刚好,精神还不太足,但一看到穆老师的眼睛,精神就提起来了。________

B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________

( 3 )缩句练习。这时,穆老师的眼睛又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
( 4 )文章围绕“眼睛”,写了穆老师的哪几件事情?用自己的话概括。
五、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题目:家乡的
同学们,我们度过了许许多多个美好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中那富有家乡特征的习俗,以及欢乐的气氛一定让你难以忘怀吧!那就请你拿起笔把它写下来吧!字数4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少年如他”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