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是“一水之隔”呢?( ) A: 因为诗人虽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B: 因为过了河诗人就到家了。 |
2、[查看原题] 按老北京的规矩,下列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祭灶王—守岁—赏花灯—大扫除 B: 祭灶王—大扫除—守岁—赏花灯 C: 大扫除—祭灶王—守岁—赏花灯 D: 祭灶王—赏花灯—守岁—大扫除 |
3、[查看原题] 下面对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我端起塘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A: “我”看到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病号,他自己却忍饥挨饿,内心极为沉重。 B: “我”几天没吃饭,没有力气。 C: 过草地能吃口鱼很不容易,“我”舍不得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 |
4、[查看原题] 野人一共抓了几个俘虏?被解救了几个?( ) A: 1,2 B: 2,3 C: 3,1 D: 2,1 |
5、[查看原题] 船触礁以后鲁滨逊上船搜寻有用的东西,下列哪一项不是他发现的?( ) A: 手枪 B: 指南针 C: 英镑 D: 面粉 |
1、[查看原题] 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 1 )《马诗》的作者是________ 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崇高志向。 ( 2 )《石灰吟》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这是一首________诗。作者通过对________的赞颂,表达了自己________ 、________ 的大无畏精神和________的崇高品格。 ( 3 )《竹石》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这首诗表面写________ |
2、[查看原题] 解释下列词语。 乃:______ 发生:______ 潜:______ 野径:______ 红湿处:______ 花重:______ |
3、[查看原题] 尼尔斯骑的那只鹅叫______。 |
4、[查看原题] 试试看。 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也把你身边的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吗? 深秋季节,绚烂的菊花开了,五颜六色, ______。 |
1、[查看原题] 课内阅读。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1 )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 2 )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 3 )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
2、[查看原题] 诗词阅读。 ( 1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①“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尽”的意思是________。 A.饮完 B.全,都 C.尽头 ②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故人”指________. A.死去的人 B.老朋友 C.故事中的人 ( 2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景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3 )诗中作者用一个“________”字委婉地表达依依离情。 ( 4 )王维的这首诗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有评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为什么这样说? |
梦结束的地方
有人做过统计,迄今为止,大约有500人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也大约有500人在攀登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无论这个数字属实与否,都不折不扣地表明:攀登珠峰生死系于一线,代价极其残酷。
因攀登珠峰而遇难的勇士阎庚华去世后,笔者走进他独居的家,目睹的是一个痴迷的登山者的世界:墙上贴满了登山明星照、珠峰风景画,挂满了登山爪、登山靴、滑雪杆。他用13年的漫长岁月做准备,为此放弃了婚姻,离开了心爱的女儿,甚至为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无限风光,唯有触天者才领略得到吧!一位朋友成功地登上了海拔6400米的一座山峰。我问他,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峰巅之感一定惊心动魄吧?如宝石般闪烁的繁星,广袤深邃的天宇,还有洁白无瑕的冰雪,一定让人的肺腑都透明了!这一定非常浪漫。朋友却一本正经地摇头:“完全不是这样,冰天雪地的山头能有什么吸引力?天幕,繁星,晶莹的冰雪,那是诗人塑造的仙境。当时的情形根本不浪漫,狂暴的风裹着彻骨严寒,满眼白茫茫的,就这些。”
真就这么令人失望吗?答案如此肯定。那么,为什么还要登山呢?不要命似的登那么高的山,想证明什么?英雄气概?挑战极限的能力?我费解而焦急地望着朋友。朋友悠悠地说:“那一刻,我只觉得一颗心从喉咙里咯噔一下回到胸膛里去了,就像做了一个痛苦而漫长的梦.我终于可以释怀。”
那是个梦结束的地方,高耸入云。这梦牵扯着生命的脚步,一路跋涉,万水千山.赴汤蹈火。_________那座山叫什么名字,在地壳上,在实验室中,_________在书本里,_________充满了诱惑。
明白了吗?生命原来是梦想的一架梯子,可以一直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
( 1 )在短文第五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绿手指
毕淑敏
在法国的一个小镇,有位老奶奶,长着“绿手指”。你可千万别奇怪,“绿手指”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赞。
一天,她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的金盏花。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白色的,不可思议。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她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儿女听了,却遭到一致反对。大家说:“你根本不懂植物遗传学。专家都做不到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能做到呢?”
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橘黄的。老奶奶挑选了一朵颜色稍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把种子精心地收集起来,第二年把它们种下去。然后,再挑选颜色浅的花的种子栽种……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
20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特别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而是雪一样的白。
秋天,她把100粒种子寄到了20年前的那家园艺所。她不知道那则启事是否还有效,也不知道在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要验证那些种子。终于,园艺所所长打电话告诉老奶奶,他们看到了她种的花,是雪白的。因为年代久远,资金不能兑现,问她有没有别的要求。老奶奶对着电话说:“只想问一问,你们想不想要黑色的金盏花?我也能种出来……”
黑色的金盏花至今没有开放,因为老奶奶去世了。
但愿你我也能拥有一双新的“绿手指”!
( 1 )联系上下文,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老奶奶的儿女反对她培育纯白的金盏花是因为________,老奶奶决定一个人干是因为________。
①短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短文题目是“绿手指”,你觉得好吗?把理由写一写。
你有什么愿望一直埋藏在心底没有说出来呢?是想努力学习,长大以后让爸爸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还是希望残疾人能得到更多的关爱?是希望爸爸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你,还是希望自己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把自己的心愿写出来,语句通顺、表达清楚,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