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蜡烛 B: 朴素 C: 栖息 D: 诸候 |
2、[查看原题] 下列加下划线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泣涕零如雨(零:零散。) B: 纤纤擢素手(擢:伸出。) C: 盈盈一水间(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D: 札札弄机杼(弄:玩弄。) |
3、[查看原题]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孰为/汝多/知乎? B: 使弈秋/诲二人弈。 C: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D: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4、[查看原题] “花重锦官城”,这句诗中的“花重”的意思是( ) A: 花很多,把枝压弯了。 B: 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
5、[查看原题]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子弹 弹奏 B: 漂流 漂白 C: 数目 无数 D: 相当 照相 |
1、[查看原题] 鲁滨逊在岛上捉到一只鹦鹉,给它起名叫______。 | ||||||||
2、[查看原题] 写出反义词 人间—______ 等闲—______ 不怕—______ | ||||||||
3、[查看原题] 看拼音写词语。
| ||||||||
4、[查看原题] 比一比,再组词。 卦______ 楷______ 俭______ 贱______ 褂______ 谐______ 脸______ 溅______ 傣______ 寨______ 僻______ 幢______ 泰______ 赛______ 避______ 童______ |
1、[查看原题] 阅读这首词,完成练习。 ( 1 )整首词以“________”这一句为总起,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寻觅。 ( 2 )作者寻春不见,内心充满了________,正如词中所写的“________”。 ( 3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①解释词语。无行路:________。 ②诗人要与(________)“同住”。 A.能找到春天的人 B.家人 C.朋友 D.春天 ( 4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①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啭:________。 因:________。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词的意思。________ ③黄鹂有没有告诉作者答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黄鹂和春天一同出现,有黄鹂的飞掠就有春天的存在 B.黄鹂还是告诉了作者答案的,它把作者的视线引向夏季开放的蔷薇 C.寻找春天的去处,答案并不重要,作者意在抒发对春天的爱惜和留恋之情 |
2、[查看原题]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 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①诗句中“潜”字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饱含诗人________的心情。 ②用自己的话写写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 ( 2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①这两句诗写出了________的美丽景象,“________”与“________”相互映衬,不但点明了云厚雨足的特点,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②诗人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________) A.触觉 B.听觉 C.视觉 D.嗅觉 |
年味浓浓
①声声爆竹辞旧岁,点点梅花迎断春。 离春节愈近,年味也就愈浓……
②这种味道是所有人都能感觉到的,是难以用言语形容和表达的,它弥漫在寒冬腊月的空气里,散发在城乡每个角落里,________你一推开房门,年味________会扑面而来。用你的鼻于轻轻嗅嗅,用你的眼睛仔细看看,用你的耳朵细细听听,这年味就会注入你的肌体.让你也拥有这种味道。
③年味,弥漫在街巷,飘散在村屯。随着新春佳节的临近,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吉样的装饰、精美的新年挂饰、镶边的新年对联、带有卡通生肖图案的精美窗花……无处不见,管造出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氛。夜幕下,林立的高楼大厦上耀眼的霓虹灯,点燃了人们心中久违的激情。在农村,辛勤劳作一年的村民朋友早已歇下脚来,蹲坐在自家小院自办年货:杀猪、做豆腐、蒸粘豆包……当欢烟在家家户户阵阵升起时,村子里便飘出一阵浓浓香味。
④年味,弥漫在商场超市 品种繁多的年货堆积如山,琳琅满日,步履匆匆的人们穿梭于各大商场超市,精心为家人挑选着喜爱的物品。从他们敞开胸怀的微笑中,我看到了年味,年味也无声无息地感染着人们的心情,快乐幸福的字样写满脸上。藏进了心田。
……
⑤年味,弥漫在祝福中。那一封封写满温馨的思乡家书。那一张张精美饱含祝福的贺年卡,那一条条写满情谊的手机短信、微信,那一桌桌盛满醉香的亲情家宴,无不写满了浓浓的年味。
⑥年味,是寒冬里的一把热火;年味,是亲人久别的一次相聚;年味,是爹和娘的一声呼唤:年味,是老母亲的一手好菜。
⑦这色香的年味啊,从远古的风俗中走来。从大地飞歌中走来,从幸福的生活中走来,从欣喜的笑容中走来。成为中华民接一道永恒的风景……飘散在每一个人的心间,让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沉醉在这浓浓的年味之中。
三克镭
[美国]迪克·格莱格利
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里见到了镭的发现者。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镭问世已经18年了,它当初的身价曾高达每克75万金法郎。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拥有这项专利,眼前这位夫人早就富甲一方了。
但事实上,居里夫妇18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权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为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麦隆内夫人困惑不解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有,一克镭,以便继续我的研究。可18年后的今天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太贵了。”
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麦隆内夫人感到惊讶。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困顿至此!她立即飞回美国,打听到一克镭在美国当时的市价是10万美元,便先找了10个女百万富翁,以为她们肯定会解囊相助,万万没想到都碰了壁。这使麦隆内夫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金钱的需求,更是一场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教育。于是,她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最终获得成功。1921年5月20日,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的一克镭赠予居里夫人。
数年之后,当居里夫人想在自己的祖国波兰首都华沙建造一个镭研究院,用于治疗癌症的时候,美国公众再次向她捐赠了一克镭。
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居里夫人在后来的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人。”
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三克镭,她把研究出的第一克镭给了科学,公众则把第二克镭和第三克镭赠给了她。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以及由此唤起的公众对科学的理解。
( 1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美国记者由此推断,仅凭拥有这项专利,眼前这位夫人早就富甲一方了。”这里的“此”是指________;“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困顿至此!”这里的“此”是指________;使居里夫人“困顿至此”的原因是________。
①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以及由此唤起的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从课文的哪些内容你体会到科学家伟大的人格?)
②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人。(举例说说你对这两种人的认识。你觉得居里夫人是哪一种人?你更愿意做哪一种人?为什么?)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字数在450个左右;③语句通顺,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