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下列诗句不是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是( )。 A: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B: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C: 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 D: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2、[查看原题] 读一读,选一选。 ( 1 )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这句话中“天色昏暗下去”除了让我们知道时间的变化,傍晚来临,还能让读者感受到( )。 A: 人物的心理变化,揭示了由期待到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 B: 天色已晚,我不再等了。 ( 2 )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句中的观察点发生了转换,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 A: 我等得太久了,眼前出现了幻觉。 B: 这样写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其实也表现了母亲马不停蹄的劳碌情景。 |
3、[查看原题] 球是什么做的?( ) A: 气球 B: 火红鹤 C: 刺猬 |
4、[查看原题] 下列各组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历 天涯海角 痕迹(jì) 圈养(juàn) B: 帐蓬 与世隔绝 处境(chǔ) 畜养(xù) C: 宽慰 奄奄待壁 撒种(sǎ) 结穗子(jié) D: 停舶 焉知非福 日晷(guǐ) 仆役(pǔ) |
5、[查看原题]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河汉:银河。 B: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C: 机杼:织布。 |
1、[查看原题] 写出带花的成语。例:繁花似锦 花团______ 花容______ 柳______花______ 花好______ |
2、[查看原题] 根据课文《桃花心木》填空。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______,有时隔______,有时隔______,有时______才来一次;______也不一定,有时浇得______,有时浇得______。 |
3、[查看原题] 给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死:A失去生命 B不顾性命 C表示坚决 D不活动,不灵活 ①吴王已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______ ②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______ ③这条沟多年没有人清理,曾经哗哗直流的水成了死水。______ ④战士们个个满腔热血,希望同对岸的敌人决一死战。______ |
4、[查看原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善者的面具是______的,______代表______;国王的面具是______的,______代表______;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______;______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______;巫女的面具是______,象征其______的性格;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______和______;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______。面具运 |
1、[查看原题] 课外阅读。 别董大① [唐]高适 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白日曛:曛,昏暗。太阳黯淡无光。 ( 1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北风、大雁和________。( 2 )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 A: 写景状物诗 B: 送别诗 C: 田园诗 ( 3 )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 4 )“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 5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谊? |
2、[查看原题] 日积月累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把诗句补充完整。( 2 )联系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布:________ 徒:________ ( 3 )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诗句是:________( 4 )这首诗告诉我们:________ |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 1 )“语重心长”的意思是________。种树人讲的一番话有两层意思:①________;②________。
“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________的道理。
( 2 )读画“________”的句子,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查看原题]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开卷有益
王树国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话自然不错。但有个前提——“卷”须是好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空前繁荣,可以说市场上各类图书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图书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尚且不说那些坏书不能读,就连那些益书也不能“抓到篮子里就是菜”。
读书________要用眼看,用嘴念,用耳听,用手记,________用脑想,且要思考、思考、再思考。________一个人读书的成果大小,与其思考的能力有很大关系。我就有这样的经验教训:读一本书,不认真思考,读了也不知其味;而认真思考了,不仅能吸取精华,还会产生思想火花。
一个人总读一种书,有时会觉得腻烦,甚至不愿再读下去了。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利用“穿插阅读法”,即理论、文学书籍穿插阅读。如读那些政治类书籍容易枯燥无味,读得头晕脑胀时就穿插读读小说、故事、笑话之类的书,有意放松一下。读理论和专业书籍时,适当读些消遣性的内容,能缓解大脑疲劳,也能增加乐趣
有位大学者,每年用9个月的时间读新书,而用3个月的时间读已经读过的书,他________要这样做,________他深信“重复是学习之母”。对已经读过的、而且重要的书,不要束之高阁,过些时候再拿出来翻一翻,读一读。实践证明,这种“旧书重温法”,会使记忆痕迹不断加强。
倘能做到上面这些,才算是真正的“开卷有益”了。
( 1 )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①读书________要用眼看,用嘴念,用耳听,用手记,________用脑想,且要思考、思考、再思考。________一个人读书的成果大小,与其思考的能力有很大关系。
②有位大学者,每年用9个月的时间读新书,而用3个月的时间读已经读过的书,他________要这样做,________他深信“重复是学习之母”。
(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①鱼龙混杂:________。
②束之高阁:________。
( 3 )是不是所有的书籍都能“开卷有益”?为什么?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你的愿望是什么呢?请以“愿望”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⑵在你眼中,快乐是什么?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出具体事件,详略得当,字迹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