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六年级 > 期末考试

2024年淄博市临淄区实验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10 20 20 20 30 100
得 分
一、 单选题(分值:10分)
下列词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踉跄(niàng qiang) 衣裳(yī shang) 疙瘩(gē da) 暖和(nuǎn huo)
B: 狰狞(níng ) 莹(jīn) 夜(zòu ) 姹紫红(yān)
C: 是(dōu) 样(mú) 皮(bāo) 千之国(shèng)
对下面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


A: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很会玩耍的孩子。
B: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在耐心等待母亲忙完。
C: 这句话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D: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当时等待时的开心。
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 )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A: 伏尔加河
B: 圣劳伦斯河
C: 多瑙河
D: 密西西比河
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与其它五句不相同的是( )。
A: 汤姆有几个朋友:乔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
B: 他是镇上的孩子头儿,带他们玩“打仗”,搞恶作剧。
C: 他就成了个无依无靠、游手好闲的“野孩子”。
D: 汤姆和乔奇带着从家中“偷”来的食物,叫上哈克来到密西西比河边。
E: 这里荒无人烟,成了三个“小海盗”的快乐大本营。
F: 他们疯狂地大嚷大叫:“快出来!快出来!找到他们了!找到他们了!”
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课分为梗概和节选两部分。梗概部分主要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节选部分主要描写了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和心态的变化,以及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B: 梗概是用第三人称来叙述的,梗概只保留了小说起因、经过、结果的大概内容。
C: 节选部分用第二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含有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D: 精彩片段我的心态变化:苦闷失望---智慧应对---积极乐观。
二、 填空题(分值:20分)
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yē yī)______ 红(xiù xōu)______ 收(liǎn lián)______

仰(zhān zān)______ 扶(chān cān)______ 弱(cuì chuì)______

比一比,再组词。

纪______ 稿______ 壁______ 眬______ 咨______

记______ 搞______ 璧______ 胧______ 资______

选词填空。

A.仍然 B.果然 C.突然

①老师说李明能拿奖牌,______他把奖牌捧回来了。

②爷爷至今______保持着俭朴的生活方式。

③一辆自行车______从我身旁驶了过去。

看拼音,写词语





quán

bìn

áo

______骨

双______

青______

______夜

liǎn

chān

xiù

gē da

收______

______扶

上______

______


三、 诗歌鉴赏(分值:20分)
关于《迢迢牵牛星》阅读训练
( 1 )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 2 )“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 3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 4 )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5 )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6 )写一写《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 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①诗句中“潜”字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饱含诗人________的心情。

②用自己的话写写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

( 2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①这两句诗写出了________的美丽景象,“________”与“________”相互映衬,不但点明了云厚雨足的特点,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②诗人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________)

A.触觉 B.听觉 C.视觉 D.嗅觉

四、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

苹果里的“五角星”

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一天,他来到我家,从桌子上拿起一把小刀,又向我要了一只苹果,说:“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瞧着他说。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说着他把苹果一切两半。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面前:“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 1 )根据解释写词语。

①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________

②很少有人知道。________

( 2 )文章题目“五角星”加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苹果里的“五角星”是指________。
( 3 )人们通常切苹果的方法是怎样的?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又是怎样的?
( 4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查看原题]阅读理解。

山中的老杏树

①杏子成熟时,正赶上农村收麦。麦收过后的一天,我才抽空扛着木棍,棍上挑着篮,上了南山。

②半路碰上邻居二婶儿。二婶儿见我也去采杏,忙告诉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说完,二婶便走下山去。

③我登上山梁,老远就看到了那棵树。它是那条山沟里仅有的一棵杏树。走近了才望见树上绿绿的叶子中颗颗半红不绿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挤满枝头。随着一阵微风,杏树抖动起枝叶,像是在和我打招呼。这是一棵老杏树,它长在沟底缺土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显然它已历尽沧桑。我把木棍儿插在腰间攀到树上。坐在粗大的树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溜溜的杏子。大多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果儿。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④一抬头,无意中发现两个树杈之间卡着一块石头。哦!我全明白了: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显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

⑤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老杏树啊老杏树,你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一年又一年,你为人们结下多少杏子?可你对人却无半点所求。当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礼时,脚跟仍是那样坚定,胸怀仍是那样坦荡、无私。多么可敬的老杏树啊!我轻轻地取下石块,抽出腰间的木棍儿,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儿而折损老树的枝叶,伤害它的身心。于是,我下了树,挎上篮儿,再爬上树,坐在老杏树的怀抱中,尽情地摘着杏子,尽情地享受着它奉献的果实。

( 1 )课文主要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 2 )请你概括课文的内容。
( 3 )本文是用的什么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4 )这样的文章你还学过哪些?
五、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习作与表达。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次探寻知识奥秘的实践活动,一个充满仪式感的典礼,一场铆足劲儿的比赛,一次心仪已久的出游,等等,凡是记忆深刻的动人场景,都值得我们用手中的笔描述,请写一写吧。要求:详略得当,表达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随遇而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