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一天,汤姆见到了可爱的姑娘蓓姬,她是( )的女儿。汤姆一见到她就对她展开了攻势。 A: 撒切尔市长 B: 撒切尔法官 C: 撒切尔律师 D: 撒切尔医生 |
2、[查看原题] 下列对北京过春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B: 除夕真热闹。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除夕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C: 初一这天,男人们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D: 正月十五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过了正月十五,春节也就算结束了 |
3、[查看原题] 下列各组诗词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③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 夸张 拟人 反问 比喻 B: 比喻 夸张 设问 拟人 C: 比喻 拟人 设问 夸张 D: 拟人 夸张 反问 比喻 |
4、[查看原题] 《两小儿辩日》这则故事说明的道理是( ) A: 世界是复杂的,有许多现象人们是无法解释的 B: 孔子的知识也是非常有限的 C: 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
5、[查看原题] 根据诗意给下列划线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 1 )昔我往矣。( ) A: 来往 B: 指当初去从军 C: 离开 ( 2 )雨雪霏霏。( ) A: 指下雪 B: 雨和雪 |
1、[查看原题] 马克吐温文笔犀利,既善于刻画人物的______,又善于进行______,寓讽刺于其中。 | ||||||||||
2、[查看原题] 多音字组词。 挣 zhēnɡ______ zhènɡ______ 喝 hē______ hè______ | ||||||||||
3、[查看原题] 读拼音,写词语。
| ||||||||||
4、[查看原题] 辨别多音字组词。 摩 mā______ mó______ 喳 zhā______ chā______ 吭 kēng______ háng______ 娜 nà______ nuó______ |
1、[查看原题]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1 )解释词语。但使:________ ( 2 )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2、[查看原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 1 )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________(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两则故事,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蛇与庄稼
据报道:某沿海发生了一次海啸,许多农田被海水淹没了。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总是得不到好收成,接下来的几年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后来,老农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结果,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全部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因没有蛇来捕捉它们,繁殖得特别快,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材料二
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曾作为饲料以及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引入我国并推广种植。20世纪60年代云南滇池中有水生植物16种,水生动物68种。后来由于水葫芦的侵入,滇池池水几乎全部被水葫芦覆盖,到80年代,滇池中大部分水生植物相继消亡,水生动物也仅存30余种。
( 1 )故事中的农田在放入蛇前庄稼都得不到好收成,放入蛇后庄稼就获得了丰收,为什么?( 2 )简要说明在滇池水葫芦繁殖迅速而原有水生动植物却相继消亡的原因?( 3 )上述两份材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查看原题]读 《匆匆》,回答下列问题
( 1 )《匆匆》一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 2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句子含义是什么?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读书使我们学会思考,读书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充实。你一定也读过不少书吧?选择一本你最喜欢的书,抓住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见解。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