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油腻(nì) 嘟囔(dū) 腊肉(là) B: 肿胀(zhǑng) 沸腾(fèi) 孥孥(nú) C: 锅铲(chǎn) 搁置(gē) 栗子(sù) D: 唾沫(tuÒ) 焖饭(mèn) 奈何(nài) |
2、[查看原题] 读题目,完成练习。 ( 1 )“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使”的意思是( )。 A: 让,致使 B: 奉使命办事的人 C: 出使 D: 使用 ( 2 )结合地域特点和唐代的交通特点可知,“使安西”必定是一段( )的行程。 A: 风光无限 B: 通畅无阻 C: 繁荣热闹 D: 充满艰辛 |
3、[查看原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突击队员乘胜追击,一举粉碎了敌人的神机妙算。 B: 小山似的涌浪一个接着一个,锲而不舍地扑向海岸。 C: 他在我面前夸夸其谈 , 使我深受启发。 D: 学校辩论赛上,李耳同学语无伦次地逐一论述,把对手驳得哑口无言。 |
4、[查看原题] 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雄浑的歌声 雄伟的气势 B: 鲜明的特点 鲜艳的颜色 C: 神秘的笑脸 神妙的景象 D: 美好的姿态 美妙的音乐 |
5、[查看原题] 给句子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 1 )第一堂语文课,就闹了笑话。( ) A: 不安静 B: 发生 C: 搞,弄 ( 2 )不管同学间有什么矛盾,同学心里有什么的疙瘩 , 只要听到她“嘿”的一声,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 A: 肌肉上结成的硬块 B: 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 C: 不易解决的问题 |
1、[查看原题] 看拼音写词语。
三、 诗歌鉴赏(分值:20分)
四、 现代文阅读(分值:20分)
[查看原题]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公孙仪谈吃鱼 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他非常喜欢吃鱼。在他任职期间,许多人买了鱼给他送礼,可是公孙仪从来不收。 __老师__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__公孙仪的学生向公孙仪笑着问__现在有这么多人给您送鱼您都不接受__这是为什么呢__ 公孙仪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才不收人家的鱼。如果我收了人家的礼,就要按人家的意愿办事,就难免要犯法,一个正直的人不该这样做。试想,如果我犯了法,就成了罪人,还能吃到鱼吗?现在爱吃鱼自己去买,不是一直可以吃到鱼吗?” 从此以后,公孙仪的学生也照着老师的话严格要求自己。 ( 1 )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________ 老师________ 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________ 公孙仪的学生向公孙仪笑着问________ 现在有这么多人给您送鱼您都不接受________ 这是为什么呢________ ①一直:________。 ②难免:________。 ( 3 )找出文中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并造句。( 4 )“现在爱吃鱼自己去买,不是一直可以吃到鱼吗?”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①要吃鱼,花钱买。 ②只吃自己买的鱼,不吃别人送的。 ③不收别人送的礼,秉公办事,就能生活平安幸福。 ( 5 )短文反映了公孙仪具有________的好品质。[查看原题]课外阅读。李大钊是这样教育子女的 李大钊父母早逝,由祖父李如珍一手带大。祖父管教很严,不准他外出去看赌博,更不许他骂人、打架,否则就要受到种种处罚。如此严格的家教,对李大钊的影响很深。李大钊自己做父亲后,从祖父的家教中受到启发,同样对子女进行严格的教育。扫雪就是他教子实践中的一则小故事。 一年冬天,下了很大的雪。李大钊对他的儿女们说:“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要高兴的话,堆个大雪人也好。”孩子们的外祖母心疼孩子:“天这么冷,你还叫孩子们去扫雪,要是冻病了怎么办?”李大钊笑着说:“孩子应当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身体经常活动,也会增强抵抗力。呆在家里不动弹,就更怕冷了。”说完,他和孩子们拿了簸箕与扫帚,走到院子里。他一面扫雪,一面对孩子说:“将来谁也不能当寄生虫,谁要是不劳动,谁就没有饭吃!”孩子们边扫雪,边听父亲讲新奇的故事,一点儿也不觉得冷,反而越扫越有劲…… ( 1 )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处罚——________ 严格——________ 新奇——________ ( 2 )李大钊为什么孩子们去扫雪?而孩子们的外祖母为什么不让去呢?结果如何?( 3 )从这则李大钊教子实践扫雪的小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五、 写作题(分值:30分)
[查看原题]习作与表达。
记忆里,爸爸在厨房为我烹制美味的佳肴;记忆里,窗边的小鸟和妈妈依在一起……动人的画面总是让人难忘。请以“定格在记忆里的画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适当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②4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时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