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10 | 20 | 2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查看原题] 是谁撕坏了教授解剖学书里的彩色插页——人体图?( ) A: 艾美•劳伦斯 B: 蓓姬•撒切尔 C: 格雷赛•米勒 |
2、[查看原题] 选择加横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_______ B: 专心致志 致敬 C: 人与自然 与之俱学 |
3、[查看原题] 汤姆快发现她(蓓姬)脸通红,来回走个不停,四处张望,她叹了一口气,闷闷不乐地看着汤姆,见他只和( )一人讲话,不理睬别的人。她立即感到极度悲伤,变得烦躁不安。 A: 艾美?劳伦斯 B: 玛丽?奥斯汀 C: 格雷赛?米勒 |
4、[查看原题] [疑难]下列诗句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④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A: ②④①③ B: ③①②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④①② |
5、[查看原题] |
1、[查看原题] 我会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的脚印 ______的风景 ______的风暴 ______的故事 |
2、[查看原题] 给下面词语中的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吓唬 ______ 拨弄______ 耽搁______ 揉动______ 泡沫 ______ 急遽 ______ 缥缈 ______ 惆怅______ |
3、[查看原题] 按意思写词语。 ①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______ ②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危急。______ ③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______ |
4、[查看原题] 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 1 )________今天是元宵节,________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 2 )________孩子们要放鞭炮,________要过春节了。 ( 3 )________除夕之夜要守岁,________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 4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________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 5 )北京________是城市,________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________过得分外热闹。 |
1、[查看原题] 诗词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1 )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 2 )上片“眼波横”“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动人之处?“眉眼盈盈处”的丰富含意是什么? ( 3 )下片四句用了三个“春”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意? |
2、[查看原题] 课外阅读(一)。 清明 [唐]杜牧 清明①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②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③。 【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 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 1 )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①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 ②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____ ③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__ ④牧童遥指杏花村。________ ( 2 )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_,天气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3 )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 4 )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 |
闽西的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圆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土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的“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仅以永定区古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围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着80房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集而成,自明迄今,始终完好如新。闽西这一带的土楼,不愧为中国古建筑中的奇葩。外国人参观后也赞叹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 1 )短文说明了闽西土楼的什么特征?诞生________ 便利________
( 2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密切________ 慷慨________
( 3 )概括这段文字主要内容( 4 )海洋的“喜”表现在________( 5 )海洋的“怒”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 6 )“望洋兴叹”意思是:________( 7 )写出“望洋兴叹”的两个近义词:________ ________( 8 )用“望洋兴叹”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