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把“绿色”穿在身上(节选)

用“再生利用”法有效地减少生活垃圾.是环保最主要的手段。随着消费形态的急剧扩张,带来了飞速膨胀的垃圾。而占垃圾总量40%的废塑料,只有3.7%可以重新利用,剩下的因难以分解而被称为“永久性垃圾”。设计师们则根据环保法开发出一系列“塑料制衣”。如瑞典籍年轻女服装设计师夏洛特▪尼尔森,在巴黎举办的“再生服饰”展示会上,利用冷冻食品包装袋等“塑料垃圾”制作的时装別出心裁;美国韦尔曼公司和戴尔斯伯格公司的科技人员,利用回收的废旧聚酯饮料瓶制成毛织物;法国的两家公司合作开发出30%羊毛、70%聚氣乙烯化纤线的套衣,因色泽鲜艳、蓬松、手感舒适、保暖而畅销法国;日本东泽纺织公司正利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衣料等等。

( 1 )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 2 )这些“塑料制衣”原材料是:________。
( 3 )题目中的“绿色”指的是:________。

考点:

语段阅读

答案:

( 1 )【第1空】列数字
【第2空】举例子
( 2 )【第1空】冷冻食品包装袋,废旧聚酯饮料瓶,废旧塑料瓶等塑料垃圾。
( 3 )【第1空】环保

扩展学习

1、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晶莹的雨

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从灰蒙蒙的天空中飘落下来。河面腾起了迷迷蒙蒙的烟雾,田野披上了轻薄柔软的纱衣。

明明穿着雨衣,一步一滑,走在泥泞的乡村小路上。他睁大眼睛,四处环顾,四处寻觅——他精心喂养的春蚕已经脱了四次外衣,再过两天就要“上”吐丝了,可是就在这节骨眼上没了桑叶。看着那些心爱的蚕宝宝饿得直伸脖子,他怎么能不焦急呢?

啊,桑叶,你躲在哪里?躲在哪里?

忽然,他看见有个小小的身影在朝远处的竹林飞快地跑。桑树!明明看见了,竹林里真的藏着一棵桑树。明明也拼命跑起来。

几乎是同时,他们两个来到了这棵桑树下。树上( )还有桑叶,( )已经稀稀拉拉没有几片了。明明不由分说,“哧”的一声爬上了树。

“喂,这棵桑树是我先看见的。”

明明低头一看,是个女孩子。她脸上蒸腾着热气,头发上、睫毛上挂满了水珠,脚上、雨衣上沾满了泥浆,手里拿着一根竹竿,一端系着小刀——显然,她不会爬树。

明明继续往上爬。他一手攀着树枝,一手飞快地采着,采满一把就塞进书包……

无意中明明又往下一看,只见女孩子仍然呆呆地站在那儿。这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眼里噙着泪水,满是委屈,满是忧伤。许久许久,女孩子才转过身,低头蹒跚地走了。

明明的喉咙里像梗住了东西,心里默默地思索:“她( )没有养蚕,不需要桑叶,( )不会这样难过。她刚才跑得多快啊,可是现在……”明明似乎感到了她急促的喘息,听到了她低声的抽泣,看到了晶莹的泪珠从她眼眶里“扑簌簌”地滚下来。明明拍着脑袋责怪自己:“老师怎么说的?我们养蚕要学蚕,要为别人着想!”明明觉得自己的心像刀割一样作痛。

“等一等!”明明飞快地从树上滑下来。转眼间,他已经来到了女孩子面前:“对不起!是你先看到的,这些桑叶全归你!”女孩子看着明明捧过来的桑叶,有点诧异。明明急忙说: “你一定很需要它。”“你也很需要。”女孩子说。

明明抬起头,看见女孩子脸上微微浮现出一丝笑意。“你真好,我们都在养蚕,应该学蚕……”这是女孩子的声音。

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沙沙地下个不停,仿佛蚕儿在食桑,仿佛蚕儿在吐丝。

( 1 )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 2 )在朗读“啊,桑叶,你躲在哪里?躲在哪里?”一句时,应带的语气是疑问和_______

A: 惊奇
B: 焦急
C: 轻松
( 3 )我们应该向蚕学习什么?(在文中找)

2、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蚂蚁的壮举

在南美洲的草原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惊心动魄的事。

一个秋日的下午,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呼呼直窜的烈火形成了一个火圈,向草丛中央一个小小的丘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的蚂蚁被逼得节节败退,他们似乎除了葬身火海已无别的选择。但是,就在此时,出乎意料的事出现了,只见蚂蚁们迅速聚拢,抱成一团,滚作一个黑色的“蚁球”冲进火海。烈火将外层的蚂蚁烧得噼啪作响,然而“蚁球”却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河水把蚁球冲向岸边,使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

小蚂蚁在毁灭性的打击面前的这种壮举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它们临危不惧 团结一心 为了整体的利益牺牲个人的精神是否给予人们一些启示呢

(选自小学语文教材《蚁国英雄》有改动)

( 1 )把最后一段缺漏的标点补上。

( 2 )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分散——________

缓慢——________

( 3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惊心动魄:________

绝处逢生:________

( 4 )写出第二自然段的段意。

( 5 )读蚂蚁的壮举给了你什么启示。

3、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开心阅读。

两个电话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给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①

儿子只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他喋喋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撂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②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③

在寒流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有点发懵(měng)。

( 1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风________(jī jí) 呜 ________(yàn yè) 虚而入________(chéng chèng)

肯________(níng nìng) 问 ________(hóu hòu) 结实实________(jiē jiě)

( 2 )仔细阅读文中划线①处的内容,这里的省略号表示( )。
A: 他的话还有很多很多,被省略了。
B: 他的话还有很多很多,被打断了。
( 3 )仔细阅读文中画线②处的内容,这里的省略号表示( )。
A: 母亲的话还有很多很多,被省略了。
B: 母亲的话还有很多很多,被打断了。
( 4 )仔细阅读文中画线③的句子,“他”愣住的原因是________。
( 5 )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 6 )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一句什么谚语或诗句?请写下来。
( 7 )读了这个故事,你最想为你的爸爸或妈妈做些什么?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