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北京时间不到点
①寒假的一天,我带儿子到一家快餐店吃汉堡。我们刚坐定,从门外急冲冲进来一对穿着朴素,农民打扮的父子,两人跑得气喘嘘嘘,一下子坐在椅子上。
②农民父亲急急地掏钱,对服务生说:“要两个汉堡。”女服务生笑着说:“先生要什么样的汉堡?”这位父亲有点犹豫,但仅仅一瞬,他便坚决地指着墙上的一幅宣传画说:“要那个,10块钱的。”服务生微笑着说:“对不起先生,10元钱只能给您一个超级鸡腿堡。”乡下父亲愣了,说:“你们不是‘买一送一’吗?”服务生微笑着解释:“对不起先生,我们的活动规定,早上10点之前和晚上8点后购买可享受‘买一送一’服务。您看,现在已经10点过3分了。”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③10岁左右的儿子很丧气地垂下了头。父亲不安起来,局促地对儿子说:“勇,要不,咱明天再来?”男孩说:“明天还要看我妈去哩!”父亲搓着手不吭声了,脸上的表情更加尴尬。他转身试探地问:“同志,能不能宽限几分钟?我们一大早就往这儿赶,结果还是给耽误了!”服务生微笑着拒绝了。父亲失望地转向儿子:“勇,要不晚上过了8点咱再来?”勇惊讶地说:“爸,十几里地,天黑走呀?”乡下父亲说:“你不用来,我来!”勇说:“算了,我不吃了,就当我没考‘双百’分。”说着又低下了头。
④我不经意地看了眼手机:10:05。一个念头突然在脑海里出现。我朝吧台喊道:“服务生,你们的表快了整整5分钟!”意想不到的是,旁边竟然有人附和——“对,对!快了5分钟!”还有人迅速地调整着手机,然后高高举起——“看,现在刚10点!”
⑤吧台里的服务生全愣了,你看我我看你,有些不知所措。一个服务生掏出手机,狐疑地看着。一边看,一边说:“现在是北京时间,”她故意停顿了一下,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不——到——点!”接着,我听到,整个吧台内响起一片银铃般的“报时声”:“北京时间——不到点……”
⑥这位农民父亲从服务生手里接过香喷喷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悄悄揩了下眼睛。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①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②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揩了下眼睛。
( 5 )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了解了大家为自己所做的事,你最想说些什么?(不少于30字)考点:
记叙文
答案:
( 1 )在快餐店/堡店(地点),乡下父子(人物)错过了“买一送一优惠活动的时间”,在“我”和顾客的帮助下(过程)如愿以偿最终买到(结果)优惠汉堡的故事。
( 2 )①“我和顾客以及服务员故意将错就错,说北京时间不到十点。②“北京时间不到点”是一句善意的谎言,蕴含众人的爱心、善心和同情。
( 3 )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表现了乡下父子生活的拮据/贫穷,为了买优患的汉堡,他们从远处赶来非常不易,引起人们注意,为众人帮助他们善意撒谎做铺垫。
( 4 )①“凝固”是固定不动的意思。(本意)形象地刻画出父子得知时间已过,不能享受优患时的失望/无助的表情。②“指”是擦的意思(本意)细节与生动形象地刻国出父亲对众人善意谎言的由衷感激/感动之情。
( 5 )我想谢谢大家善意的帮助。一声声“不到点”的话语,让我如愿买到了汉堡,更保护了我们的尊严,让我感受到帮助的力量,这是一种不同于施舍,是让人铭记的崇高的情怀。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 1 )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他把母爱比作什么?( 2 )把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骄傲—________
( 3 )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什么?( 4 )句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你知道该怎样做吗?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榕树
泰戈尔
喂,站立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你忘了那个小孩么——他像那些鸟儿,曾经把巢筑在你枝头,又离开了你?
你是否记得,他怎样坐在窗前,不解地看着你那虬结在一起、深入地下的树根,惊奇不已?
女人们常到池塘边来给水罐汲满水,你那巨大的黑色的身影在水面上扭动,仿佛睡着的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
阳光在涟漪上跳舞,像不停息的小不点梭子,在编织金色的绣帷。
两只鸭子从遮蔽它们倒影的水草边缘游过,那孩子静静地坐在那儿思索。
他渴望变成风,吹过你飒飒的树桠;变成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着日斜而拉长;变成小鸟,栖息在你最高的枝头;像那两只鸭子一样,浮游在水草和倒影中间。
(选自《泰戈尔诗选》,有改动)
( 1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七根火柴(节选)
王愿坚
卢进勇看着这场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
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他忽然睁下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恣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
( 1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为什么无名战士却数了很长时间呢?①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
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②“是“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放到卢进勇的手里”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3 )“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这句中的“模糊”与“清晰”是否矛盾?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