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古时候,人们要给远方的亲友送去问候,大多要依靠驿差的长途跋涉。到了近代,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逐渐问世,世界上有了邮政系统,信件、报刊都可以通过这些交通工具运往世界各地。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后来,贝尔发明了电话。电报、电话的出现,使信息传输比以前更方便快捷了。

( 1 )选文是按照________的顺序来介绍信息传递的。
( 2 )选文中“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的诗句出自晋代陆凯的《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 3 )比较古代和现代不同的传递方式,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是:________。
( 4 )判断对错。

①写信是古时候传递信息的唯一方式。

②近代,信件、报刊可以通过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来传送。

③QQ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

④当今社会,电话是最经济、实用的信息传递方式。

考点:

语段阅读 走进信息世界

答案:

( 1 )【第1空】时间
( 2 )【第1空】赠范晔
【第2空】摘花的时候碰到传递公文的人,托他把花送给身在遥远边塞的人
( 3 )【第1空】更方便,更快捷
( 4 )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错误

扩展学习

1、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就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钟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 1 )对画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送报少年工作很认真负责,对人很有礼貌
B: 送报少年的工作强度大,任务重
C: 我”并不十分了解送报少年的情况
( 2 )本文的主人公是( )。
A: 送报少年
B: “我”的儿子
C: “我”
( 3 )短文通过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 4 )“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这句话表明送报少年( )。
A: 他上学去,不送报的原因
B: 他了解爸爸的情况,体贴爱护爸爸
C: 他对爸爸身体差的情况十分了解,所以不送报
( 5 )文章的题目是“送报少年”,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去写“我”的儿子?

2、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木匠张三

张三是个小木匠儿,他的本名叫什么我不知道,人们都这样叫他,我也跟着叫。初次见面,我对他就颇有好感——午休时分,别人都横七竖八地躺着休息,只有这小伙子实在,干活不惜力。去的次数多了我才发现,重要的技术活儿总是少不了他,装推拉门时一个四十来岁的师傅摆弄了半天装不上,张三一上手,不到半个小时就完事了。在这支装修队里,他拿的是小工的钱,干的却是技工加小工的活儿。

原来,年仅19岁的张三,已经有了四年的“工龄”。15岁时,父亲让他学裁缝。家里老少七口,只靠二亩薄田根本不行。可是张三觉得,一个小伙子学裁缝。浑身的力气使不出,便自己作主干起了木匠。他心灵手巧,又肯卖力,技艺日见长进,每月下来,也有千儿八百元的收入寄回家里。

半年以后,一天晚上,我正在新居里伏案赶写一篇文章,忽然门铃响了,打开房门,一眼让出是张三。“啊,是你,请进。”张三依然那么强健,那么充满青春的活力,只不过衣着比在我家时“新潮”了许我:上身穿一件白色T恤衫,下身穿一条深蓝色牛仔裤。一晃,近二百个日日夜夜如水逝去,这中间张三遭受的坎坷与艰辛,以及获得的成功与喜悦,一切尽在不言中,全部融在了他递给我的名片上。那名片的头衔是:华普家居装饰公司施工队长。“张三,不错呀,进步了!”

张三略带羞涩地望我一眼,自语道:“进步了吗?”随即又自我否定说:“这不算进步,还是在为人打工。”我愕然了:“怎么?你也想当老板?”他反问我:“您不是说过吗,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现在,我还只有当老板的打算,没有当老板的实力,不过,再过几年,资金和经验积累得差不多了,我倒真想回家乡拉起一支装修队,努力干出一番事业呢!”

——好个张三,我真为你高兴!

( 1 )理解和体会加横线字词的意思。

衣着比在我家时“新潮”了许多。

张三略带羞涩地望我一眼。


( 2 )作者为什么通过张三之口,引用“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话?


( 3 )文章中的张三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3、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

苏丹出产的黑爪猫有一段荣耀史。三千多年前,埃及人远征苏丹,黑爪猫便随被俘的努比亚人安家在埃及。

那时,鼠害泛滥。人们的谷仓像磁铁吸引铁屑般地引来了无数老鼠。黑爪猫捕食老鼠后觉得味道颇佳,便弃鱼猎鼠了。它们捕鼠的高超技能使埃及行政官员们喜出望外,宣布了禁止杀猫的法令。从此,人们像神一样看待猫。在巴斯蒂,人们还为它树碑立传,雕刻了人头猫身像,名之为巴斯蒂女神。猫死后,男主人会剃去自己的眉毛以示哀悼,全家人头顶上都要撒上些猫骨灰,以寄托哀思。还有无数的猫被制成了木乃伊。

( 1 )写出与“喜出望外”意思相近的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 2 )人们的谷仓像磁铁吸引铁屑般地引来了无数老鼠。(缩句)

________。

( 3 )这篇短文主要告诉我们_____ (多选)

A: 黑爪猫有一段荣耀史。
B: 黑爪猫原来喜欢吃鼠,后来弃鼠猎鱼了。
C: 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我们应该保护。
( 4 )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