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合欢树(节选)

史铁生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选自《幸福是感恩》时代文艺出版社)

( 1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旧——________ 茂密——________ 摆弄——________

( 2 )“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这里“抖”和“推脱”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B: 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C: 合欢树是作者关于母亲的记忆的象征物,因此为题。
D: 合欢树身上喻含了作者对母亲爱美爱生活的情怀态度的肯定和赞美,托物言情。
( 4 )第2自然段写了母亲种合欢树的一段往事,请分析这段追忆在文中的作用。
( 5 )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考点:

记叙文

答案:

( 1 )【第1空】依然
【第2空】茂盛
【第3空】侍弄
( 2 )【第1空】害怕触景生情和对母亲深切地思念。
( 3 )B
( 4 )追忆合欢树的来历,说明它是母亲亲手所栽,在母亲的照料下,茁壮成长。感念母爱,因为母亲对儿子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凝聚了母爱。深化文章主题,合欢树身上有母亲对生活美好的不弃和期盼。
( 5 )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②母爱又是独特的。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扩展学习

1、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一张纸条

上小学时,我喜欢《格林童话》到了痴迷的地步。那时,父母工资微薄,除了维持生活以外,根本没有剩余的钱去买一本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书。

平时父母总是把钱放在写字台的抽屉里,而钥匙就放在写字台上。几经犹豫之后,我试着用钥匙找开了抽屉,从里面拿走了一张2元的纸币,第二天,我从书店里买回了那本梦寐以求的《格林童话》。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父母似乎并没有发现我拿钱的

2、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野兰

父亲喜欢兰草,经常从深山里挖一些回来栽培。几年间,庭院里就有百余种,像个兰草园似的。

有一次,父亲又要进山,并决定带我一起去。我们沿着小溪向前走,忽然听到轰隆隆的响声。顺声而去,到了山谷深处,便见飞瀑直泻谷底,潭水幽深。我发现谷底、潭边、山坡,到处长着尺把高的野兰,淡淡的花,香气浓烈,站在谷底任何一个地方都能闻得到。

我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兰草,不禁连声叫好,而且想动手挖起一株,准备带回家去栽培。不料却被父亲拦住了,说:“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法呢?”父亲又问。我说:“好像这里的兰草姿态比家里的更美,味儿也更香。”父亲接着说:“是的,那么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处就有不同的姿态和香味呢?这是因为兰草是空谷的植物,得的是大自然的元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人工栽培,便成了_____欣赏观赏的盆景,失去了大自然的环境和条件。”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不禁为野兰感到_____可惜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空谷僻野,叶为谁长,花为谁开?会有几个人知道它而来_____欣赏观赏?

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拉着我坐在潭边,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正是野兰的不俗之处。它不为别人_____欣赏观赏而生长,却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人活在世上,也要像野兰一样,不能失去自己的真性。_____以献媚而处世,_____会像盆花那样失去了自己的_____品质品格,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_____奉献贡献的。”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纵然岁月流逝,我一直没有忘却。

( 1 )选择恰当的词语。

欣赏 观赏

一经人工栽培,便成了________的盆景,失去了大自然的环境和条件。

可惜 惋惜

但我不禁为野兰感到________

欣赏 观赏

会有几个人知道它而来________?

欣赏 观赏

它不为别人________而生长,却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品质 品格 奉献 贡献

会像盆花那样失去了自己的________,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________的。

( 2 )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________以献媚而处世,________会像盆花那样失去了自己的品格。

( 3 )写出短文中点明主题的句子。

( 4 )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这是一篇以写事为主的短文。
B: 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短文。
C: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短文。
( 5 )请为本篇文章续写一个结尾。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纵然岁月流逝,我一直没有忘却,因为________

3、六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___人固有一死___或重于泰山___或轻于鸿毛___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 1 )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 2 )查字典,填空。

“鸿”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精”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 3 )请把画“________”的句子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
( 4 )请用波浪线划出本段的中心句。
( 5 )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张思德同志是革命队伍中的一个,他是为人民利益工作的。他在工作中牺牲,就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对于死的意义,毛泽东同志是怎么论述的呢?你能从这段找出一句来说明________;

它的意思是:________。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