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下册 诗歌鉴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1 )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考点:
诗
答案:
( 1 )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片写朋友将去之地。
( 2 )词人从“眉如春山”“眼如秋水”的比喻中翻出比喻,反过来用“眉峰”“眼波”比喻山水,构思新奇。“眉眼盈盈处”一语双关,既指友人所去浙东的秀丽山水,又描绘了送别时脉脉含情的神态。
( 3 )“春归”“君归”全都无法挽留,“才送”“又送”可见悲情不断,以“春归”映衬“君归”,表现愁苦之深。但词人痴想友人能赶上春并和春同住,寄托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1、六年级下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吞,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 1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六年级下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 1 )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词人________,号________。3、六年级下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1 )解释词语。十五夜:________
地白:________
( 2 )诗的一、二句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来写的。“地白”、“树栖鸦”从________写:“冷”从________写:“露无声”从________写。这幅凄清的写意图画,衬托了诗人________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