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 1 )写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 2 )按原文填空。

它们常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面容________,眼睛________,身体________,四肢________,非常敏捷,非常机警。________的小面孔,衬上一条________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________。

考点:

课文内容理解 跑进家来的松鼠

答案:

( 1 )

短文第1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 2 )【第1空】杏仁
【第2空】榛子
【第3空】榉实
【第4空】橡栗
【第5空】清秀
【第6空】闪闪发光
【第7空】矫健
【第8空】轻快
【第9空】玲珑
【第10空】帽缨形
【第11空】漂亮。

扩展学习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野百合也有春天

这是一个被人遗忘的山谷,就连最无私的太阳也不屑施舍一些阳光在这儿。寂寞是这里唯一的主题。

可就是在这令人窒息的寂寞中,一株百合,哦,确切地说是一株野百合倔强地生长着,固执而充满了活力与希望。

它的花晶莹纯洁,没有尘埃,它的叶舒展得像是可以包容下所有纷扰。美丽是不甘寂寞的,因为这个只能孤芳自赏的地方,它诅咒过。这不怪它,它也是一朵花,是花,就希望得到艳美的目光,就希望春天中有自己的美丽。可也就是因为它是一朵花,它没有办法去选择环境,只有被风儿随机地放生。于是,它来到这个注定冷清的山谷,一切都没有,只有身旁那条小溪里自己的影子。

它看到了自己:原来是充满独特的气质,波光粼粼中闪着银色的光,那花瓣的影子在水中漾着,像一颗颗蠢蠢欲动的心,渴望着阳光和欢乐。虽然没有玫瑰鲜艳,但是绝对纯洁,清澈;没有水仙娇嫩细腻,可是坚强,有耐力,绝对个性。

于是,它释然了。它也用美丽开始了一个同自然的耐力赛。

没人知道,那是一个多么长的时间。物换星移,海枯石烂,昔日的高地变成平原,那野百合一觉醒后,发现自己站在一座山的顶上,坚韧和恒心终于使它等到离太阳很近的这一天。在人们抬头仰视她美丽的刹那,春天的第一缕阳光照在了她盛开的笑脸上,人们因强光而眯起了眼睛。

野百合,有纯净的心,有包容一切纷扰的胸怀,有超常的耐性和坚毅的品格,更有属于自己的阳光和春天。

“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

( 1 )野百合原本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后来它的生长环境又有了什么变化?
( 2 )野百合为什么能迎来属于自己的阳光和春天?
( 3 )请找出文中两个表示经历时间极长的词语。
( 4 )文中野百合也有不“释然”的时候,是什么使它不“释然”?后来又是什么使它“释然”了?
( 5 )从这株野百合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
( 6 )如果用野百合来比喻人,最合适的是下面哪个群体的人?( )
A: 有权势的人
B: 有钱财的人
C: 普通人
D: 弱势群体

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钻石,我们都知道它是天然矿物中硬度最高的物质。为此,有一段时间我就想,不知道是怎样特别的结构,使它如此坚硬和神奇。

也正是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查了一下钻石的化学成分和结构,才知道钻石的化学成分是碳,它是宝石中唯一由单一元素组成的,属等轴晶系。简单地说,钻石是在地球内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相反,其他材料都达不到这样的纯度。也正因为这样,钻石才有了其他物质所没有的硬度。

那么,接着就又有一个问题了,靠什么来切割打磨如此坚硬的物质呢?答案让我感到很意外,靠另一颗钻石。想想也对,如此坚硬的物质,也只有靠自己来打磨自己了。正如毕淑敏说过的一句话:钻石自己敲打自己,是为了更完美。也正因为这样,钻石才会拥有坚硬的外表和耀眼的光彩,也才会让世人喜爱。

其实,这正是钻石的品格。钻石的形成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它深埋于地下,经过多少年高温、高压慢慢变化,最后在某一时刻随火山熔岩喷涌而出,又被泥沙夹带,接受风吹雨淋的考验,又经过多少年,才可能有幸被识货的人发现,才有可能变成一块儿真正的钻石毛料,再经过慢慢加工、打磨,才能渐渐地显现出光彩华美的一面。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既有长久深埋的寂寞,又有无人赏识的孤独,更有最后加工过程中经受的种种痛苦和磨难。也正因为这一切,最终钻石才成为一颗真正的钻石,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做人也是一样的,人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是我们许多人只看到了别人成功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别人经受磨炼的一面。一个人如果有了钻石一样的品格,能吃苦,不怕吃苦,靠自己打磨自己,只要能坚持下来,也许某一天你的光环会被更多的人发现,你也会被更多的人赏识。只是,我们现在的许多人,总是羡慕钻石的完美和价值,却不知道学习钻石的优秀品质。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该多一些钻石的品质。

( 1 )给短文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应是( )。
A: 钻石的品格
B: 天然矿物——钻石
C: 钻石的硬度
D: 神奇的钻石
( 2 )钻石是一种怎样的物质?请用文中的话对它作一个适当的解释。
( 3 )钻石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深埋于地下→________→随火山熔岩喷涌而出→________→被人发现→________。
( 4 )“做人也是一样的”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 )。
A: 画龙点睛
B: 总结全文
C: 点明中心
D: 承上启下
( 5 )在钻石漫长的形成过程中,要经历哪些艰难困苦?
( 6 )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与收获?

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细节中的鲁迅

①鲁迅先生住在北京时,每天晚上都会有客人来访,鲁迅先生总是热情接待,亲自为客人倒茶,拿花生和糖果给客人吃,当客人告辞的时候,他总是要端起灯来,将客人送出门外,客人作别离去,他并不立即回屋,而是一直那么端着灯站着,直到客人走远看不到了,才关上门回屋。未名社成员作家王冶秋曾在《怀想鲁迅先生》一文中这样写道:“深夜,他端着灯送出门外,我们走了老远,还看到地下的灯光,回头一看,灯光下他的影子好看的很,像是个海洋中孤岛上的灯塔,倔强地耸立在这漆黑的天宇。”尊重,有时是说出来的,有时是做出来的。体现在细节中的尊重,是一种更加让人感动的尊重。

②翻译家黄源早年与鲁迅先生多有交往,因而便经常去鲁迅先生家中,并在那里吃饭,鲁迅先生对于一天所发生的事,都记在日记中,黄源先生某日某日到他家去,他也记在日记上,但黄源先生看过鲁迅先生的日记,上面只记着他去他家的事,比如“晚三弟来、河清(黄源先生别名)来”,而对于在家里吃饭的事,鲁迅先生却从来不记。有一回,黄源先生又去鲁迅先生家,给鲁迅先生买了两盒点心,那天晚上,两人便一边吃点心一边聊天,事后,黄源先生在鲁迅先生的日记中看到了这样的记录:“夜河清来并赠蛋糕两盒。”黄源先生因此感慨道:“从这一琐事上,我却领悟到鲁迅先生的一条规律,就是凡是他对别人付出的,从不记账,而别人给予他的,他都记在账上,即使是两盒蛋糕,琐事如此,大事也一样。”付出的,不记在心上,得到的,却永远记得。虽然只是细枝末节的小事,却让我们真切地感觉到了先生的无私精神和博大情怀。

③有一回,萧红到鲁迅先生家吃饭,从福建菜馆叫了一碗鱼丸子,吃的时候,海婴先吃的,吃了一个后就说:“不新鲜,不好吃。”许广平就夹起来一个吃,感觉很新鲜,于是就批评海婴,并给海婴又夹了几个,海婴吃了以后,依然说不新鲜,许广平就生气了,更加严厉地批评海婴。见此情形,鲁迅先生便把海婴碟子里的鱼丸夹起来尝了尝,发现果然不新鲜。原来,这碗鱼丸中,有一部分是新鲜的,还有一部分是不新鲜的,海婴吃的是不新鲜的,而许广平吃的恰恰是新鲜的。鲁迅先生于是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这就是鲁迅先生,即使是教育孩子这样一件小事,也极其认真,诚如许广平事后感慨的那样:“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④长期以来,鲁迅先生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战士形象,我们所关注的,都是他呐喊呼号的一面,其实,细节中的鲁迅先生,会让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去了解他有血有肉的另一面,通过这些细节化的东西,我们能够走近一个更加真实、亲切的鲁迅,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反映出了先生的涵养品行与内心境界,永远值得我们仰望。

( 1 )本文交代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各自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事 件

人 物 品 质

________

尊重友人

先生的两则日记

________

先生鉴别不新鲜的鱼丸子

________


( 2 )体会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作用。

当客人告辞的时候,他总是要起灯来,将客人出门外,客人作别离去,他并不立即回屋,而是一直那么端着灯着,直到客人走远看不见了,才关上门回屋。

( 3 )文中第三段中加横线的“此情形”指的是________
( 4 )文章第①段引用了王冶秋《怀想鲁迅先生》中的句子,第②段、第③段分别引用了黄源先生和许广平先生对鲁迅的评价,都有什么作用?
( 5 )第④段说“鲁迅先生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战士形象,我们所关注的,都是他呐喊呼号的一面”,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