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圆圆的豌豆躺在竹匾里,暖暖的太阳晒着,好舒服!

忽然,一粒豌豆动了动,同伴们被它碰醒了,嘀咕起来:“别影响别人休息好不好!”

“我就是要动,”会动的豌豆大叫起来,“你们会自己动吗?哼!”

大家奇怪地瞪大了眼睛。

“我_____要动,_____要跳舞。”会动的豌豆左右摇摆起来,嘿,还是扭的摇摆舞呢。

大家更惊讶了。

“我_____要跳舞,我_____……”不等会动的豌豆说完话,一只黑壳虫从它肚子里钻出来,抖抖触须,飞走了。

会动的豌豆不再动,也不再说话了。

大家看看它肚皮上的圆眼儿,说:“唉,多可怜呀!”

( 1 )从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做为题目:________。

( 2 )选择关联词,填在括号内。

既……也…… 不仅……还……

一边……一边…… 不但……而且……

我________要动,________要跳舞。

我________要跳舞,我________……

( 3 )照样子填词。

例:一(粒)豌豆

一________太阳 一________竹匾 一________电视机

一________蓝天 一________星星 一________黑壳虫

( 4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大家奇怪地瞪大了眼睛”,是因为________。

( 5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大家更惊讶了”,是因为________。

( 6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会动的豌豆不再动了”,是因为________。

考点:

语段阅读 金色的鱼钩

答案:

( 1 )【第1空】会动的豌豆
( 2 )【第1空】不但
【第2空】而且
【第3空】不仅
【第4空】还
( 3 )【第1空】个
【第2空】捆
【第3空】台
【第4空】片
【第5空】颗
【第6空】只
( 4 )【第1空】豌豆影响了别人休息,不仅不认错道歉,还那样蛮横无理
( 5 )【第1空】豌豆竟左右摇摆起来
( 6 )【第1空】黑壳虫把豌豆蛀空了,虫子从圆眼里钻出来,飞走了

扩展学习

1、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我国古代就有“结绳记事”的方法。发生了一件事儿,人们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各个结大小不同,形式也各有区别,表示那些事儿重要不重要,属于什么种类。人们往后看了这些绳结,就可以记起以前经历的许多事儿。

现在世界上还有一些民族没有文字,他们还用“结绳记事”的方法。还有一些民族用贝壳代替绳结。贝壳大小不一,颜色形状也有许多种,比绳结容易分辨。一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子,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本书,“读”了这本“书”,他们就可以知道本民族的许多故事

不但如此,在文字创造之前,有些民族已经有了通信的方法。跟记事用绳结或贝壳一样,他们也用一些东西来表示意思。譬如这一族送给那一族一杆枪或者一支箭,这就是一封宣战书。那一族收到了,就拿起武器来,准备战斗,决不会误会成别的意思。

从前有一个部落的首领送给相邻的一个部落首领一封信。这封信一共四样东西:一只死鸟,一只死老鼠,一只死青蛙,还有五支箭。这些东西包含着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们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像老鼠一样在地底下藏,像青蛙一样在湖面上跳跃吗?如果不能,休想跟我们打仗。什么时候你们的脚踏上我们的土地,我们就用乱箭来对付你们!”∥

如果有一天,我们从邮递员手里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没有别的,只是死鸟、死老鼠这些东西,我们唯有连声叫怪,猜想是哪一个淘气的朋友寄来开玩笑的。谁知道在古代,这样一包东西却是一封严厉的信。

( 1 )读第二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这本‘书’”在文中指________。
( 2 )第四自然段中,部落首领的信的内容是什么?右上含义?
( 3 )短文已经用“∥”分成了三段,请写出各段的意思。
( 4 )比一比,想一想,有了文字之后的信,跟没有文字的信相比,进步在哪里?

2、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外阅读。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

去建设铁路,去做飞行师,

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

去高山上滑雪,

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

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

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

生活是多么广阔。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

去以心发现心。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又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 1 )诗歌的第三节是什么意思?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 2 )你向往怎样的生活?仿照第二节的样子写几句。

3、五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________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________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________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1 )选择合适的一组关联词语填到横线上。

因此…… 只有……才……

因为…… 无论……都……

①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________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

②当然,________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________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 2 )填空:短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读书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联系上文,理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