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的 地 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了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持 支撑)着,有时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然(的 地 得)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yè yān yàn)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力 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hún hùn)身轻松。这时____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____记住____你们是吃饭长大的____也是读书长大的____

( 1 )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词和读音。

饿________(的 地 得) (支持 支撑)________着

忽然________(的 地 得) ________(yè yān yàn)了

所有的________(智力 智慧) ________(hún hùn)身轻松

( 2 )请给第三段中缺少标点的语句填上标点。

这时________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________记住________你们是吃饭长大的________也是读书长大的________

(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我”饥肠辘辘时,“我”________。

当“我”腿真酸时,“我”________。

( 4 )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把你的感受、理解用几句话写出来。

考点:

语段阅读 窃读记

答案:

( 1 )【第1空】得
【第2空】支撑
【第3空】地
【第4空】yàn
【第5空】智慧
【第6空】hún
( 2 )【第1空】,
【第2空】:“
【第3空】,
【第4空】,
【第5空】!”
( 3 )【第1空】做白日梦
【第2空】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靠存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 4 )“吃饭长大”指的是人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指的是人精神、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

扩展学习

1、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现代文阅读

我爱家乡的秋夜(节选)

①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②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颗颗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洒在细密的竹叶上,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③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每夜幕降临,他们就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像男高音似的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些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人们听着这美妙的曲声,带着微笑甜甜地进入梦乡。

④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条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 1 )找出第②段的中心句。由此句可知,本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的手法,重点描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景物。
( 2 )找出第③段的中心句。由此句可知,本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的手法,写了________声和________声。除了这些声音,还可能会有什么声音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
( 3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不可能出现在这幅水墨画中的是( )。
A: 月光下的竹林
B: 草原上奔驰的野马
C: 一望无际的田野
D: 迷人的柿子园
( 4 )对短文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静态描写主要借助视觉和想象,勾勒出家乡夜晚风景的美丽
B: 文中的动态描写主要借助听觉,体现了家乡的夜晚充满生气
C: 本文开头总体说家乡的秋夜是素雅、幽静的,第③段与开头表达的意思前后矛盾
D: 本文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勾勒出了两幅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秋夜的热爱

2、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 1 )选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
( 2 )读了选文第1自然段,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含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根据________建造的;三是________。
( 3 )选文第2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的构段方式。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句,有________的作用。
( 4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 5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句中的“凡是”“统统”能删掉吗?为什么?
( 6 )“对举”是指将两种事物并排列出,并使它们相互衬托、相互对照的描写方法。选文第1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就是用了这种方法。请发挥你的想象,学着画横线的句子,来写写圆明园中收藏的珍贵的历史文物吧!

3、五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并回答问题。

露 珠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夏日的清晨,我来到野外散步。在万道霞光中,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便(显现 呈现 出现)在我的眼前。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十颗、百颗啊!像夜空中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了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 它像慈母用乳汁(教育 哺育 培育)儿女一样地滋润着禾苗 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 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 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辛勤工作。它不像暴雨那样挟带风雷闪电以(夸耀 显耀 炫耀)它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 残忍 残暴)无情。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树木、庄稼……而对它们却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边灯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全部心血洒在我们的心田……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更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 1 )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 2 )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 3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它白天隐身空气中。于:________

②这就是极普通又人们所喜爱的露珠。为:________

( 4 )“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中的“露珠精神”是指什么?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