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不幸的地球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它曾经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然而它却正在遭受着人类无情的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已经全面恶化,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有人称我们的地球是“不幸的地球”,人类“不幸的家”。
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2/3的76亿公顷森林,每年以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到20世纪80年代,已不足28亿公顷。森林大面积被毁,大大降低了其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可恶的沙尘暴也随之猖狂,以摧毁一切的架势扑向人间,更可怕的是泥土流失,洪水泛滥,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地球的不幸还在于全世界每年要产生3.3亿吨有害废物,并且排放大量有害物质到大气层中,排放量均超出正常值的20—300倍,严重污染了环境。由于空气污染,以至于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日益加剧。
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污染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每年人们要从船上倾倒600万吨废物到大海,扔下500万个塑料集装箱,漏油40万吨。目前地球上已有10%的河流受污染,甚至有的地方饮用水都受到了危害,水源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
从森林大面积砍伐到水资源被污染,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如果我们把它破坏了,人类将别无去处,无法生存。
面对地球的现状,需要人人行动,去照料、珍惜、爱护地球,我们人类应该快快觉醒!
( 1 )短文从哪三方面写出了地球不幸的状况?①“日益加剧”中“益”的意思是好处。
②“罪魁祸首”本义是指作恶犯罪的头子,文中是说地球遭受的种种不幸,根源就在于人类。
③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④短文先概括写地球是不幸的,接着分三方面具体写,最后向人们发出号召,行动起来,保护地球。
( 3 )第2自然段中列举了一些数字,这样表达的作用是________。考点:
记叙文
答案:
( 1 )①大面积森林被毁。②大量有害废物严重污染环境。③水资源被污染。
( 2 )错误;正确;正确;正确
( 3 )【第1空】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森林面积减少的幅度大、速度快。
1、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耸立________ 特别________
( 2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①骑马走在花海中,觉得人________,马________。
②文中作者具体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写出了天山的美。
( 3 )找出文中同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的情境相似的一句话,抄写下来。2、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 )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 )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 1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即使……也…… 因为……所以…… 虽然……但……
( 2 )选文第1自然段用先________后________的方法,让我们知道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水星上温度过低,所以不可能存在生命。
②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缺水,有着强烈阳光辐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③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过高,所以不适合人类生存。
3、六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18%。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 1 )第2自然段中“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的“不同”指哪两个方面?“各行其道”和第1自然段中的哪一句相照应?①第2自然段中的彩色路面有哪三个作用?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字)
②第3自然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每层各有什么功能?请分别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 3 )最后两个自然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