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试题: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毕加索与和平鸽
1940年8月,希特勒法西斯匪徒攻占了法国首都巴黎,名画家毕加索沉默地坐在画室里,思考着当前的一切……突然门铃响了,进来的是邻居米什老伯。
米什老伯把一只死鸽子放在画台上,痛苦地坐下来,向毕加索讲述了一个(悲惨 悲剧)的故事。
米什老伯有个小孙子,名叫柳辛,养了一群鸽子。他经常用竹竿缚上白布条招引鸽子。当他得知父亲在保卫巴黎的战斗中牺牲的消息后,(弱小 幼小)的心灵顿时燃起了仇恨的怒火。他想,白布是表示向敌人投降,我决不向敌人屈服,于是换上一条红布条。
一天,柳辛正用红布条招引鸽子,(激动 激怒)了一群法西斯匪徒。他们冲上楼来对着柳辛拳打脚踢,柳辛便和匪徒们厮打起来。法西斯匪徒把柳辛从窗口扔下楼去,把鸽笼里的鸽子也一只只地掐死了。
毕加索听后,怀着悲愤的心情,挥笔画了一只鸽子。
1949年,毕加索把这幅画献给巴黎世界和平大会。此后,鸽子便作为和平的象征,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珍爱。
(选自《开心历史》,上海辞书出版社)
( 1 )给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考点:
语段阅读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答案:
( 1 )悲惨|幼小|激怒
( 2 )省略了对国家的忧虑,对侵略者的痛恨。
( 3 )因为白布是表示向敌人投降,柳辛为了表示决不向敌人屈服,就把白布条换成红布条。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善恶分明、勇敢无畏的孩子。
( 4 )米什老伯的孙子柳辛和他养的鸽子被法西斯匪徒杀死。为了纪念他的孙子,他让毕加索给画了一只鸽子。1949年毕加索把这幅画献给了巴黎和平大会。从此鸽子便作为和平的象征。
( 5 )提示:画出和平鸽的形态即可,可以展翅高飞,也可以衔着橄榄枝、鲜花等。
1、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_________(yān yǎn)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_________(péng béng)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_________(xī qī)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科学家们认为: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_________(pì bì)了一个崭_________(zǎn zhǎn)新的生活天地。
( 1 )在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2、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乡下一间(简朴 简陋 简单)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闭目(观赏 倾听 欣赏)楼上优美的钢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中滚动,高的时候像雷呜震撼着大地。
“这是谁在弹呢?”他正想着,突然,“滴答”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往天花板瞧,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来人呀!”
“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
“楼上是谁,怎么往地板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服务员看着滴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的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哦,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样好!”旅客一听这名字,怒气立刻消了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旅客轻步上楼去,透过门缝见贝多芬正(集中精力 全神贯注 津津有味)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纳闷 苦闷 思索),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离开( )当他下楼时( )不禁暗暗感叹道( )真努力啊( )怪不得是位伟大的音乐家( )
( 1 )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3、四年级下册 现代文阅读 | 查看答案解析
课内阅读。
①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②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③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 1 )第一段中第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好处?( 2 )作者提出两种人生态度的目的是什么?( 3 )作者在第③段中向我们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