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学语文试题:五年级下册 诗歌鉴赏

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1 )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 )
A: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B: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C: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D: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2 )《村晚》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_______图,《牧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_______图。下边这幅图可以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我能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话把诗句中的情景描绘出来:________。

( 3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异同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两首诗都描写了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B: 两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其中《村晚》把草、池塘、山、落日等融合起来,构成了一幅幽静美丽的图画;《牧童》则通过“六七里”“三四声”等写出了原野的广阔、傍晚的宁静。
C: 两首诗都表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但《牧童》还通过“不脱蓑衣”让我们体会到了牧童放牧一天的劳累。
D: 两首诗都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诗中有景、有人、有声,流露出作者对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的向往。
( 4 )笛声悠扬悦耳,笛子也分为好多种,你认识下面的笛子吗?选一选,填一填。

A.长笛 B.风笛 C.竖笛 D.陶笛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考点:

答案:

( 1 )A
( 2 )【第1空】牧童骑牛晚归
【第2空】牧童晚归休憩
【第3空】牧童归去横牛背
【第4空】短笛无腔信口吹
【第5空】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用短笛随意地吹奏看不成调的乐曲
( 3 )C
( 4 )【第1空】C
【第2空】D
【第3空】B
【第4空】A

扩展学习

1、五年级下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我想把小手

___在桃树枝上。

___着一串花苞,

___着万缕,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___在柳树根上。

___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___

长成一座绿色的蓬帐。

( 1 )把下面五个字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伸 牵 安 接 带

________在桃树枝上。________着一串花苞,________着万缕,悠啊,悠

________在柳树根上。________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

( 2 )把下面的短语补充完整。

________的歌唱 ________的营养 ________的土地 ________的蓬帐

( 3 )诗中“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把脚丫接着柳树上,表达了什么?
( 4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
( 5 )《我想》这首诗表达了________。

2、五年级下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阅读《村晚》,完成练习。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 1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陂(bēī):________

②漪:________

③腔:________

( 2 )“衔”字运用了( )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设问
( 3 )“牧童归去横牛背”中的“横”字写出了牧童的什么特点?
( 4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五年级下册 诗歌鉴赏 | 查看答案解析

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

______,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这首诗描写了江南农村______时节的景象。诗中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写“乡村四月”农村劳动紧张、忙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______的赞美之情。

【经典名句欣赏】
【经典诗词推荐】
【精品诗词推荐】
作者名家
诗词分类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